鉅亨網新聞中心※來源:財華社2018/01/06 18:570
馬不停蹄,2018年的保險監管依舊“新規”不斷。
1月5日,保監會官網掛出《中國保監會關於保險資金設立股權投資計劃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叫停“名股實債”股權計劃,嚴防變相擡高實體企業融資成本。
對於這份《通知》,保險資管業內早有預期。多位保險資管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分析,《通知》影響將不僅在股權計劃上,險資發起設立的“股債結合”的產業基金等,也可能受到影響。不過,由於產業基金還受證券基金監管部門的監管,因此保監會的這個通知只面向管轄範圍內的股權計劃,但代表了一個信號。
股就是股,債就是債,監管意圖很明確。
業內人士稱,盡管《通知》剛剛下發,但保險資管機構對此都已經有一定的預期,而且對於“名股實債”股權計劃也早已在做調整。
這在數據上有一定體現。根據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數據,2016年,保險資管機構共註冊股權計劃18個、規模695億元。而到了2017年,1月~11月註冊股權計劃僅11項,註冊規模也下降至488.50億元。盡管2017年並非全年數據,但業內預計,股權計劃註冊量下降幾成定局。
因此,股權計劃增量已經在收縮,《通知》對於股權計劃的影響總體不大。與此同時,險資設立債權計劃的量則在增長。2016年共註冊基礎設施債權計劃134項,2017年前11月註冊基礎設施和不動產債權計劃174項。
一位保險私募人士預計,叫停“名股實債”的股權計劃,可能會對債權計劃市場起到一個促進作用。因為之前行業發的一些“名股實債”的股權計劃,一部分可以被債權計劃替代。
相較債權性質的投資,股權投資有一些獨特的優勢,被一些保險資管人士視為“支持實體經濟的最佳方式”。理由在於,股權方式直接或間接入股企業後,除了提供資金外,還可以行使相應股東權利,對企業發展和決策起到一定影響作用,輸出公司治理,並監督其日常運營。不過,在收益回報及結算順序上,股權要略滯後於債權。因此,險資股權投資要承擔對應的風險,也需要主動管理和投資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