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7
忽鬆忽緊 標準不一 無所適從
〔編譯楊芙宜、羅倩宜/綜合報導〕中國新一波環保大稽查,動輒以不符合空污、污水排放等標準為由關停工廠,已成為台商在內的外企在中國投資不定時炸彈;從德國汽車零件大廠舍弗勒(Schaeffler)供應商九月被上海政府勒令關停,河北一個工業園區被停牌、廣東家具業者因空污被勒令停產,到近日昆山二七○家企業陷入污水排放停產危機;中國整治環保,恐是優先「整治」外企。
中國以不符合空污、污水排放等標準為由關停工廠,已成為台商在內的外企投資不定時炸彈。 (路透資料照)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第一個任期內難以改善污染治理,卻為了打造中共十九大期間的「北京藍(天)」,中國環保部等多部會祭出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攻堅方案,在京津冀及周邊廿八城市實施史上最嚴停工令;從八月起,涵蓋中國卅一省的環保督察已造成生產工業化學品、水泥、橡膠等數萬家企業廠家被迫關門。
顧問機構Dezan Shira & Associates評估,受中國污染防治措施嚴重衝擊產業,包括紡織、消費電子、能源、重金屬、煤等礦業,還有水泥、紙、汽車等,甚至可能影響國際供應鏈的出口中斷。中國民間環保問題專家馬軍說,過去在中國違反環保法規僅罰款,「如今懲罰手段是暫停生產、或關閉工廠,會造成更大影響」。
今年九月,為舍弗勒代工的上海酸洗加工廠界龍遭勒令停產,後因衝擊中國三百萬輛汽車生產,影響太大,上海市政府隨即收回成命,就是中國環保政策讓企業無所適從的一例。
我國電機電子公會在今年中國投資風險報告提到,台商在中國除面臨經營成本攀升、政策法規變動快等困境外,還有嚴苛環保新規的執法;中國環保督察組先前進駐昆山,還放話「如果沒信心過關,乾脆停工」;有昆山台商抱怨,台商早就遵守當地法規,只希望能達到「公平競爭」,因當地中國企業很多環境成本不用負責、以低價搶生意,現在只希望中國環保執法各地一致。
根據中媒報導,中國地方政府正擴大環保稽查,以趕在今年底前達成「水十條」規定;中國環保部資料顯示,中國各地到上月底還有七九一家未完成工業集聚區污水集中設施和自動網路監控裝置,河北省蘆台經濟技術開發區西部園區的省級開發區資格還因此被撤銷。
2017限汙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