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 Web Only 文 謝明玲 2017-10-27
這幾年,「食物過敏」和「無麩質飲食」成為越來越熱門的話題。這股對食物過敏越來越講究的風潮,或許標示著對健康更高度意識的新生活來臨。但是,每個人都需要嗎?
這幾年歐美流行起「無麩質飲食」,強調某些腹瀉、皮膚疹子、甚至抑鬱與頭痛等症狀,都可能是對麩質過敏造成。市面上出現各式分享去麩質飲食的親身體驗或零麩質食譜,麥當勞甚至曾推出過無麩質漢堡,日本也有標榜製作無麩質麵食的製麵所。
加上前聯準會主席柏南克、知名影星葛妮絲派特羅、美國前第一千金雀兒喜柯林頓、網球球王喬科維奇等名人加持,這樣的新飲食法讓更多人躍躍欲試。
根據美國統計公司Statista的報告,2015年無麩質食品銷售逼近28億美元;到了2020年,市場更可能超過75億美元。近兩三年,這股風潮也從歐美吹向亞洲。
到底什麼叫無麩質飲食?澄清綜合醫院中港分院營養課營養師李婉菁解釋,「麩質」俗稱「麵筋」,是存在於穀類中的一種蛋白質,人體相對難消化,最常見於麥類製品,包括大麥、小麥、燕麥、黑麥等製品,都可能含有麩質。
有一小群「乳糜瀉」的病人就是特別對麩質過敏。當他們吃到含麩質的飲食時,腸胃會出現免疫反應與發炎,造成腸道絨毛的損傷,因此需要特別吃「無麩質飲食」。因此,一開始這種特殊飲食主要是為這類人設計的。
但這樣的人其實比例不高,在歐美約僅有1%的人口是乳糜瀉患者,在台灣缺乏相關統計,但估計比例更低。大林慈濟過敏免疫中心過敏科主任吳政翰指出,在台灣確診乳糜瀉不容易,通常需要經過腸胃科執行內視鏡或切片。兩年前大林慈濟決定引進乳糜瀉的基因檢測,提供診斷的另一個選項,如果驗到相關基因才有可能是乳麋瀉,沒有的話,就可以排除。
醫事人員建議,一般人如果沒有確診對麩質過敏,就不用執行無麩質飲食,一來這種飲食法執行不易,二來可能造成營養不均衡,或是攝取進更多不健康的食物。李婉菁指出,因為市面上許多無麩質產品,可能在去除麩質的加工過程中,變得更高油或是低纖維。
但這波加入「無麩質飲食」風潮的人,許多人卻並不見得有乳糜瀉。《BBC知識》的報導就指出,全英國約有13%的人在吃無麩質飲食,但這個數字是乳糜瀉患者的13倍。美國則估計有3成的人口都投入了無麩質飲食。
他們許多相信零麩質飲食可能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例如研究自然療癒與養生的前新聞工作者邱佩玲就曾經在媒體上為文指出,她們家裡三口展開零麩質生活,其中一人在告別小麥製品兩星期後,皮膚症狀改善;另一人在戒斷麩質兩星期後,持續兩年的小咳得到緩解,她自己也發現長年困擾的起床頭腦混沌感也消失了。
她說,自己無法提出科學證據,解釋是去除了麩質還是小麥中的某些成分,造成了改變,也無法保證其他人也會有同樣效果。但她認為,這間接證實這幾年許多人所關心的「小麥之毒」的問題:也就是小麥經過基因改良、精製加工等過程之後,早已不是從前的古老作物,而且可能更容易引起健康的問題。
你需要做食物檢測嗎?
除了無麩質飲食,這幾年,「食物過敏」成為越來越熱門的話題。
不只是吃了海鮮就會起疹子,或是吃了蛋白就會皮膚癢等那麼直接的症狀,近日越來越盛行的討論是「慢性食物過敏」:不少自然醫學診所或健檢中心標榜,有些過敏的症狀會延遲發生,因此一般人不會自覺某些吃下去的食物,與自己疲累、肚子痛、黑眼圈、皮膚炎等慢性發炎狀況可能相關。
他們認為,要知道有沒有慢性食物發炎,抽血後檢驗血液中針對各食物的免疫蛋白抗體IgG的含量就可得知,數值越高就越可能是過敏原,然後再依照結果來訂定客製化的飲食計畫。這樣的檢測,市面上平均要價8千到1萬元。
不過,這樣的說法在主流醫學仍未有定論。一般在醫院檢驗急性過敏時,主要是檢驗血液中的另一種免疫蛋白抗體「IgE」,而不是「IgG」。在主流醫學的理論中,雖然在某些狀況下IgG也代表身體的過敏反應,但其實越常吃某樣食物,該食物的IgG可能就會越高,因此很難說,驗到IgG的數值越高,就代表越是對該食物過敏,這和自然醫學的認定與理論有很大不同。
吳政翰說,目前主流醫學無法證明自然醫學的說法是真的,但也無法說一定是錯,檢測後,有的人覺得沒有效果,卻也有人覺得幫助很大。因此他建議,解讀上要十分謹慎。
目前主流醫學會驗的過敏檢測,主要檢驗的還是血液中的「IgE」數值。但即便檢驗這個數值,也有少數灰色地帶。例如:有的人會感覺對某些食物過敏,但卻驗不到IgE,或是IgE驗出對某食物過敏,但實際食用卻沒有不舒服。「這樣的狀況我們也不會限制不要吃(該項食物),」台北醫學大學風濕免疫過敏科主治醫師林子閔說。
這股對食物過敏越來越講究的風潮,或許標示著一種越來越個人化、對健康更高度意識的新生活來臨。雖然每個人的狀況不同,但有幾項原則,是可以共同注意與奉行的:
1.正常生活、適度排解壓力:林子閔提醒,情緒不佳、睡眠不足、壓力大時,過敏可能會變得比較嚴重。
2.避免加工與精製食品:現在的食物因為常經過大量精緻加工,裡面有許多添加物與調味料,有的人其實是對這些添加物過敏,但卻檢測不出來。李婉菁建議,盡可能吃「原型」、天然的食物。特別如許多無麩質的食物,因為要去除麩質,在加工過程中反而會添加高動物性的蛋白質,或是糖與油脂等,反而不健康。
3.注意營養均衡:一般認為,除非確診對某些食物過敏,否則均衡飲食還是最佳準則。例如,吳政翰提醒,小麥中有一些微量元素,如果要執行無麩質飲食,還是最好經過營養師的評估與建議,以免反而造成營養不均。(責任編輯:吳凱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