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電子報2017年5月4日 工商時報【陳昱光、袁顥庭╱台北報導】
全聯網時代來臨,研華董事長劉克振表示,未來聯網無所不在,15年內物聯網(IoT)及雲服務,將促使傳統產業進行重大革新,並看好在各垂直領域發展的系統整合(SI)商,會享有龐大的成長機會,再加上台灣在硬體極具優勢,有機會跟隨此波潮流,催生出下一個市值5兆元的台積電。
工研院與資策會昨共同發表在智慧製造、智慧商務、新農業等多項技術成果及未來合作規畫。工研院院長、資策會執行長劉仲明指出,資策會在系統整合上有很多的經驗,與工研院深化的技術結合起來,以智慧化系統建置作為努力的目標,發展像是資安、5G通訊系統、人工智慧等大型的合作計畫,將快速連結資源,創造更大的價值。
與會的研華董事長劉克振指出,過去歷過兩次數位革命,第一波是網際網路成立的初期階段,硬體需求大增,台灣有跟上此波趨勢,帶動產業成長。再來是App經濟與行動革命,由谷歌、臉書等新創公司帶領,相對來看,台灣在軟體發展則較為落後。
而即將到來的第三波數位革命,就是全聯網時代,由軟體加硬體所組成。劉克振認為,台灣有15家以上的工業電腦廠,硬體是「世界第一」,具有很大優勢,只要找到夥伴,透過適當的軟體加值,重新建立新生態鏈,與全新政策與規則,加速將雲服務、大數據平台發展普及化,有可能再造就一個物聯網的「台積電」,奠定並強化台灣產業於全聯網世代的地位。
其中,劉克振最看好,聚焦在垂直領域的物聯網、雲服務SI公司。
對於政府培育新創產業的策略方向,劉克振則提出兩點建言,第一是停止補助中大型企業,大公司不缺錢,缺的是在產業中具有代表性的廠商參與未來發展計畫,可以將補助轉向這些廠商,以獎勵投資,提供專業知識及場域,共同培育新創事業。
其次,政府可考慮取消申請審核制,以直接介入的方式創造產業,由政府來主導,對於有前瞻性的企業給予補助,像是台積電在初期創業時,政府不是只有給錢,還把人才送到美國培養。因此,劉克振建議,政府補助重點應跟隨產業趨勢,轉向補助團隊人才,提供認股等激勵措施。
劉克振說,未來研華將扮演提供平台的角色,目前已與工研院及資策會合作,針對智慧工廠、水環保及雲平台等領域,組成20∼30人規模的團隊,全力育成中型的新創SI企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