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17年3月14日 星期二

經濟/金融市場別期待「川普交易」

2017-03-14 02:44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或許是等待這一刻已久,以致於當2月28日美國總統川普首度國情咨文發表,展現總統應有的高度後,隔日美股大漲並創下歷史新高,部分市場投資人便將當前金融市場榮景,與川普舉止像個總統相串連,並認為若其狀態持續,便會堅持減稅、去管制及基礎建設等政策,未來經濟成長動能勢必增強。

但近日股市榮景真是各界對川普政權投下的信任票?只怕未必!首先,當川普正在國會演說時,台北時間3月1日上午10~11點美國標準普爾500期貨的股價僅從2,370點小幅變化至2,367點,顯見市場沒有受到任何鼓舞。更何況演說內容未見各界期盼的財政刺激政策細則,反而將修改歐巴馬健保列為首要政策,又堅持貿易保護主義、暗示支持邊境調整稅的立場,均不利金融市場。

事實上,去年川普勝選至今的多頭市場,只有起初一段時間可稱為「川普交易」(Trump trade)。當時,市場高度寄望川普能快速推動減稅、去管制及基礎建設等政策。但今年來,川普多次荒腔走板的表現,諸如上任後首場記者會不僅沒提施政方針,還藉機大罵CNN是假新聞;或是不與黨內溝通,逕自推動有爭議性的移民與旅遊禁令,引發多起大規模抗議,亦導致四州的聯邦法院凍結川普上任簽署的法令。再加上執政團隊難以步上正軌,像是國家安全會議顧問佛林因競選期間私下與俄羅斯外交人員接觸,風波層出不窮,已讓市場逐漸降低對川普經濟利多政策的期待。

既然如此,川普國會演說隔日股價大漲及其勝選至今的多頭市場,究竟所為何來?《金融時報》的專欄作家歐瑟士(J. Authers)認為,尾隨金融海嘯而來的需求不振及產能過剩,使物價持續走低,加上許多企業債台高築,令全球經濟瀕臨債務型通縮(debt deflation)邊緣。所幸,通縮壓力在去年陸續獲得控制,且全球經濟朝成長軌道邁進,激勵近期股市與原物料價格呈現上漲、債券價格下跌,而此等金融市場榮景可概稱為「再通膨交易」(reflation trade)。

與此同時,年初以來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約在2.50%上下,伴隨著物價上漲率已持續走揚,令長天期實質利率水準明顯偏低,加以歐洲與日本央行堅守負利率政策,使全球貨幣環境仍處於寬鬆的狀態,又助長再通膨交易。因此,各界誤以為大有可為的川普交易,不過是搭上便車罷了。

麻煩的是,這波再通膨交易能持續多久,仍無法推斷。只因近期物價上漲,雖有需求增強的成份,但更主要的驅動力是廠商多年來偏低的投資及保守的存貨政策,使產能過剩獲得一定的解決,且低庫存也容易因需求些微回升,就感受到供不應求,推升物價上漲。倘若廠商仍不願大量增加資本支出因應潛在的需求成長,經濟還是缺乏自發性成長動能,一旦目前增加的需求獲得滿足,物價又將回落。

此外,去年全球經濟深受英國脫歐公投及美國總統大選等政治事件牽引,也讓憂心忡忡的金融市場與投資人忽視了循環性因素的細微變化。直到政治事件暫告落幕,才猛然發現經濟已在復甦,遂加快校正對經濟情況的認知,並出現較往常更劇烈的正向反應。衡量實際經濟數據與市場專家預期差距的花旗經濟驚奇指數自去年12月翻正後,目前來到2010年5月以來最高,便是例證。

要言之,近期全球與美國經濟表現固然令人心喜,但當前金融市場榮景仍欠強勁的需求支撐,而且是對經濟好轉的延遲性反應。難怪OECD日前公布的2017、2018年全球經濟成長率仍維持去年11月的預測,且研判成長率將低於長期平均,顯見經濟與金融市場還未出現相互帶動的良性循環。至於,川普總統能否讓金融市場寄予期待,就其執政團隊腳步雜沓的亂象看來,落空的機率不小。


2017邊境調整稅
2017newla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