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 思宇 | 發布日期 2017 年 02 月 09 日 14:11
韓國造船業面臨 2016 年以來運能過剩、訂單銳減的慘況,連造船業龍頭大宇造船(DSME)都難敵鉅額虧損,只能讓行政職員輪流放無薪假,而中國的狀況可能也沒多好,《華爾街日報》8 日報導,中國過去的造船重鎮,現在完全變成一座鬼城。
中國造船大廠揚州國裕船舶製造公司(Yangzhou Guoyu Shipbuilding Co.)的宜昌船廠,昔日是一個至少有 6,000 多名工人的繁榮市鎮,在 2016 年初工人還忙著為世界各地的訂單趕工,但如今卻是一片蕭條,餐廳、工人宿舍人去樓空,船塢只剩幾隻流浪狗晃蕩,起重機上堆積的灰塵越來越厚,還有來不及完成的船隻,就停在那裡慢慢生鏽。
對這種末日降臨般的荒涼景致,在宜昌船廠工作十幾年的 Chen Caihong 向《華爾街日報》坦言,自己非常不習慣,「船塢營運這麼多年了,很難想像這一切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崩潰」。
揚州國裕船舶製造的母公司武漢國裕物流集團,在 2016 年 8 月初傳出債券違約的消息,該公司當時表示,大環境市況低迷,使公司財務狀況惡化,同時集團旗下的子公司揚州國裕船舶製造的生產活動陷入停滯,而 Chen Caihong 與許多造船廠的工人,也在去年夏天丟了飯碗。
Chen Caihong 原本是一名造船工程師,過去十幾年中國造船業蓬勃發展的時期,他從出生、長大的江西九江市前往宜昌工作,一個月月薪高達 8,000 人民幣,相當新台幣 36,160 元,是中國農民工平均收入的三倍。然而他目前只能在一家物流公司做臨時工,他透露「我打電話給十幾二十間造船廠,但是他們都跟我說不需要人手。」
Chen Caihong 的遭遇只是中國民營造船廠員工的縮影,在 21 世紀初期,造船業原本是中國重工業躍進的象徵,當時官方還放話要在 2015 年之前成為全球最大的船舶製造國,但隨著中國產業政策的轉變,以及近幾年國際貿易的衰退,產能過剩重挫中國、日本及韓國等國的造船業者。
《華爾街日報》指出,2015 年中國總理李克強點名造船業這一類重工業,說中國必須要對這類產業「無情揮刀」,以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結果官方的去產能措施,使民營的造船業者紛紛倒閉,政府卻保留了國有造船廠。據該報估計,和 2013 年相比,中國有能力打造遠洋船隻的造船廠數目直接砍半,而上百家小型船廠早已破產。
慘淡的市況讓曾經繁榮的造船重鎮淪為鬼城,而研調機構 IHS 造船產業的分析師 Robert Willmington 還直言,造船業的慘況很可能不會這麼快結束,至少得等到 2019 年才會有轉機;對失去生計的中國造船廠員工來說,更是一個天大的壞消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