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17年1月16日 星期一

中國自產原子筆意義何在?彭博稱只是象徵性行動

作者 黃 嬿 | 發布日期 2017 年 01 月 16 日 13:29

別小看一枝原子筆,那原子筆筆尖小小的圓珠是極致工藝的展現,只有德日等國做的筆能書寫流暢外銷全世界,但是隨著網路時代來臨,紙筆銷量大幅下滑之際,中國卻傾國力開發原子筆,到底是為了什麼?彭博 (Bloomberg) 評論表示,中國花費多年砸下數百萬美元研發原子筆為了展現科技創新能力,但做法本末倒置,反而會使遏阻經濟發展的低效率更加嚴峻。

事實上,中國有 3 千家圓珠筆製造商,一年賺進 400 億美元,生產量佔全世界的八成。但問題是,中國沒有製造高品質筆球和筆套所需的先進合金和機器,結果是 90% 的筆尖需要仰賴進口,李克強曾經在電視上說,中國做不出讓書寫滑順的筆尖,反映中國工業品質一直處在低下且沒辦法向上轉型的問題。

中國政府也展現改造國家競爭力的決心,2011 年中國科學與科技部發表「筆產業關鍵材料的研發與工業化」報告,分配近 900 萬美元,下令國有不鏽鋼製造商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領導計畫。

但報導認為,這本身就是一項無實質意義的象徵性行動,因為低效率的國有企業是經濟發展的最大絆腳石,2016 年上半年,中國 15 萬家國有企業中超過一半營運虧損,國有企業改革是中國經濟是否能突破天花板的重要關鍵。

即使有私人公司想在中國投資生產高品質的筆尖,很有可能擔心新技術被盜竊而打退堂鼓,對於筆製造商來說,生產低品質的筆更容易且更有利可圖。中國政府想擠身科技強國之列,不是選擇知識產權改革的艱難過程,而是投資首先考慮政治,然後再思考獲利的國有公司,不利科技創新。

2015 年中國鋼鐵產量突破 1 千萬噸,對不鏽鋼筆套的需求量只有 1 千噸,連中國筆協會的官員都說這對太原鋼鐵而言不具有成本效益;為了生產原子筆,太原花了 5 年時間艱苦的研發,而未來幾年很難賺到錢。

更糟糕的是,這種利潤可能會以犧牲鋼筆產業為代價。太原被允許編寫中國新的筆尖產業標準,迫使所有其他製造商符合太原的技術規範,若不合規定將面臨關廠的風險,長期來看,太原的標準可能壟斷筆尖產業,取代的是原本壟斷產業的外資。

這可能滿足一些重商主義的政策制定者,但對實現中國創新和製造潛力沒有幫助。報導認為,創新活力必須來自知識產權保護,讓私人企業對自己研發的創新技術有安全感,同時,重整或關閉虧損的國有公司將使經濟更有生產力,確保資源流向具有良好想法、有競爭力的公司,而不是有政治關係的公司,這才是中國最需要的創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