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16年12月31日 星期六

聯合/日本交流協會「正名」的弦外之音

2016-12-31 04:03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日本政府的主要對台窗口「日本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將於明年一月一日正式更名為「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雖然只加上「台灣」兩字,卻引起中國大陸的強烈抗議,尤其在中共軍機及航母繞台之際,日本政府的舉動更增添外界許多的政治遐想。

從日本的立場看,正名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目的無非只是要方便民眾更了解其業務內容,讓名稱更加名正言順,所看重的是名分。從大陸的角度看,交流協會加上「台灣」兩字,似乎有脫離「一個中國」的指向,是日本意圖操弄兩個中國的伎倆,北京所注重的是文字的意涵。從台灣的角度看,交流協會的「正名」,則可解讀為台日關係提升的起手式,讓我們以「台灣」之名走向世界,所看重的是象徵。

兩個字之別,卻形成了「一個名稱」,日中台三方「各自表述」的奇特現象。事實上,無論如何表述,仍然無法改變交流協會是「公益法人」的本質;而無論如何美化,也無法改變台日兩邊不對等關係的現實。

日本常常自詡台日關係是一種特別夥伴關係,但是在外交關係上,日本政府卻一直吝於給予台灣任何正式的政治名分。自從一九七二年斷交至今,台日雙方都還是透過所謂的民間機構「日本交流協會」及「亞東關係協會」等白手套來進行互動交流;交流協會還特別冠以「公益財團法人」等字,以強調台日關係只是民間關係,而非官方關係。反觀韓國,早已在一九九三年便將其駐台機構改稱「駐台北韓國代表部」,英國也在二○一五年改稱「英國在台辦事處」。日本正名的腳步實遠遠落後他國,由此可見,日本的作法其實是口惠而實不至。

其次,日本也常常說台日是民主的「價值同盟」,但是,在日本的刻意操作下,台日兩方卻長期處於不對等的關係。日本交流協會雖為民間機構,我國政府卻讓其駐台人員擁有「準外交官」待遇;反觀我國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卻長期被日本貶低為民間機構,館處不但沒有外交車牌,人員也無法享有外交豁免權。為此,我國政府雖然多次向日本提出交涉,但日方根本無意改變這種不對等的現狀。由此可見,日本的態度其實是表恭裡倨。

日本政府這次更名,似讓國內許多人對日本產生奇特的遐想,認為今後可以順勢更改「亞東關係協會」的名稱,甚至駐日代表處的頭銜,一舉讓台日關係提升為準邦交國關係。殊不知,日本這次「讓利」只是一次性的表態,沒有太多實質意義,且台灣也將因此被當成日本抗中的籌碼。因此,我們要提醒國人,必須注意日本正名背後的政治意圖,以及對兩岸關係的衝擊。

近來中國大陸軍機及航母不斷突破日本宮古島防線,讓日本產生高度的不安全感,在美國態度不明朗的情況下,日本只能拉攏台灣來抗衡中國大陸;交流協會的正名,只是日本政治操作的手段之一。其次,明年是中日關係正常化四十五週年,日本想趁此機會促成中日領導人高峰會的召開,以全面改善中日關係;在此情況下,台灣儼然成為日本對中談判的籌碼。事實上,這次日本只更改了日本交流協會名稱,卻未提升台灣駐日代表處名稱,這只是供台灣民眾消費之用,在台日關係上稱不上是突破。

對日本而言,更改交流協會的名稱,既可達到拉攏台灣的效果,又不致改變台日關係現狀,這當然是一本萬利的好交易。但對台灣來說,交流協會的正名,卻可能形成台灣「聯日抗中」的錯覺,讓兩岸關係陷入更大的動盪;其負面效應不可小覷。

因此,對於交流協會的正名,民眾不但要看清名實之間的玄機,也要因應其對兩岸關係的衝擊,千萬勿陷入誤以為這是台日關係大突破的迷思。日本沒有脫下它的白手套,台日關係還是隔層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