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1 03:15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
印度經濟管理當局的信譽一向不佳。政治人物提出的改革承諾鮮少落實,官僚體系的保證普遍跳票,連經濟成長數字也受質疑。但印度央行總裁拉姜的表現卻是例外,也正因如此,政府決定把拉姜趕出央行,將造成嚴重的自傷。
印度央行總裁任期三年,歷任總裁幾乎都能在任滿後,再延任兩年,拉姜卻是20多年來第一位未獲延任的總裁。總理莫迪帶領的政府不願拉姜延任的理由,更是惡劣之極:政府對拉姜保持央行獨立性的作風甚不放心。
政府對拉姜最主要的不滿,就是他在演說中主張發言自由,並容忍不同的構想與信仰。這是最基本的自由原則,也與印度走向開放、多元市場密切相關,但執政黨內許多民族主義者卻認為,這是直接的冒犯。
再者,莫迪與財政部長賈特里都對拉姜堅持「鷹派」利率政策不滿。他們不但對外界抨擊拉姜不聞不問,還暗示將改派配合度更高者取代拉姜。如此將使印度央行得之不易的貨幣政策獨立性大打折扣、甚至完全淪喪。
拉姜被迫下台,對印度經濟實屬一大災難。他主政央行以來,一直認真清理銀行業的不良貸款,而這些壞帳多是貸放給政治關係良好的大亨,當然引發不小的抵制。印度70%的銀行皆為國營,政府警告各銀行不得公開壞帳,以免使壞帳成為刑事案件。儘管拉姜在執行這項「獵巫」行動時小心翼翼,政府仍認為他的配合度不足。如果印度因為拉姜下台,便對政商掛鉤休戰、不再清理壞帳,對整個金融業將帶來危險後果。
此外,政府可能挑選一批反拉姜的人士,主持經濟事務。莫迪一向不鼓勵部屬有太多的自主思維,律師出身的財長賈特利,便是他絕對信任、且沒有聲音的人。現在政府要任命事務官及管理人員,都需得到莫迪首肯。
拉姜的去職,顯示印度政府對官員的要求是尊奉與忠誠,而非用人唯才,這當然十分危險。面對高度不確定的世界,新興經濟體應以維持信譽為首要,透明且純熟的經濟領導階層更是安度經濟風暴的要件。拉姜去職,已造成嚴重傷害印度的信譽。難怪印度金融市場將「拉姜出走(Rexit)」與「英國脫歐(Brexit)」相提並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