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電子報作者許家寧╱基隆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6年5月14日 上午5:50
中國時報【許家寧╱基隆報導】
海洋資源日益枯竭,漁業署統計近10年來,花枝產量減少8成,出現嚴重警訊,漁業署與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歷經2年研究,成功掌握虎斑烏賊等3種高經濟價值花枝完全養殖技術,成功量產數萬尾種苗並進行放流復育,可望帶動養殖產業發展。
海洋大學表示,近年來受到人為活動及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不僅海洋生態系統受到衝擊、漁業資源也日益枯竭,海洋大學2年前透過漁業署「台灣沿海藍色經濟成長推動計畫」與新北市漁管處合作,在貢寮「水生生物研究暨保育中心」進行繁殖花枝與培育種苗研究。
海洋大學海洋中心助理研究員徐德華博士說,面臨海洋資源下降趨勢,需提早進行開發復育技術,東北角海域因水質乾淨,為溫、熱帶烏賊匯流處,目前已掌握虎斑烏賊、擬目烏賊、真烏賊等3種台灣經濟性花枝的繁養殖工作,其中虎斑烏賊達到量產規模,連續2年生產種苗逾1萬尾。
徐德華表示,花枝養殖的困難主要在於養殖成本較高,並且缺乏大規模繁養殖所需要的種苗、養殖器材與操作流程,因此海洋大學特別配合漁業署的規畫,一方面進行漁業資源放流,另一方面將輔導南部養殖業者在魚塭進行人工繁殖。
由於南部養殖產業鏈發達,餌料取得較為容易,希望未來在南部發展花枝養殖產業,飼養過程中的水質控管,透過藻水及簡易的水處理設備處理,將可大幅減少成本,降低業者養殖門檻,估計將可以為養殖產業創造數千萬的產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