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4 作者: 中斌口述,辜樹仁訪談整理
天下資料,黃明堂攝。
前言:民進黨總統當選人蔡英文至今未擁抱「九二共識」,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強調沒有「九二共識」的兩岸關係會地動山搖。表面看來,兩岸關係僵局難解,但事實上,選前選後,蔡的兩岸論述不斷往中線調整,北京也展現自制與彈性。2月底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美國智庫座談時甚至首提「他們(台灣)的憲法」,同時表示期待台灣新執政者,「以她自己的方式,來表明……願意接受他們自己的憲法所規定的,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520後的兩岸整體關係,尤其是雙方社會的互動,並不悲觀。
距離新總統就職日還有3個月,不論是海峽兩岸官方、民眾,或是美國等國際上關心兩岸關係的人士,最關心的議題之一就是:屆時,總統當選人蔡英文會有什麼樣的兩岸政策論述?北京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兩岸關係會如何走下去?
要討論並試圖預測兩岸關係的未來走向,我們必須先了解當前兩岸情勢、雙方主張,同時回頭看看過去北京如何處理兩岸、外交上的爭議,才能依此進行推估。
不接受九二共識四個字,就真的陷入僵局嗎?
首先是兩岸關係當前的形勢,似乎遇到了困境和僵局。
北京相當堅持民進黨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必須接受「九二共識」。但到目前為止,蔡英文在兩岸關係說法上雖有調整,卻始終沒有接受「九二共識」這四個字。習近平的姿態相當強硬,在2015年3月的中國政協會議中明白指出,沒有「九二共識」做政治基礎的兩岸關係會「地動山搖」。這種強硬,看起來不像會軟化,蔡英文似乎也不能對北京的要求照單全收,這讓兩岸關係的將來,看起來是個僵局。
果真如此嗎?有沒有其他可能性?我認為不能排除。
首先,兩岸絕不會兵戎相見,整體關係也不會完全斷絕。因為北京對台在軍事手段以外,有愈來愈多其他更好的選項,而且為了完成「統一大業」,北京不會主動放棄爭取台灣社會的「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低收入戶、中南部、年輕人)。
此外,尚可從過去北京對兩岸與外交爭議的「戰略堅持、策略靈活」處理方式,以及習近平處理對外事務「先強後韌」的風格中,揣摩今後數年兩岸的走向。
戰略堅持、策略靈活的調整空間
第一個例子,是1998年兩岸恢復會談的過程。
1995年6月16日,因前總統李登輝6月7日訪問美國母校康乃爾大學演講,提到「中華民國」多達17次,北京海協會來函台北的海基會,中斷兩岸交流。之後2年多,海基會透過各種方式聯繫海協會,得不到任何回應。北京還進行2次飛彈試射演習,造成台海危機。我在1996年6月進入陸委會服務,親自經歷這段歷史。當時北京很堅持,恢復交流的前提是:台北必須由政府高層公開宣示,接受「一個中國原則」。
到了1997年,變化開始出現,民進黨在年底縣市長選舉大勝,綠色執政下人口超過全台7成,大出北京意料之外。選後,我們陸續聽到中國大陸內部有種說法,認為北京若不跟台灣往來,台灣將漸行漸遠,對祖國統一不利。因此,北京再次傳達訊息,台北高層要在公開場合接受「一個中國原則」,才願恢復會談。
當時陸委會將此訊息上呈給行政院院長蕭萬長。1998年2月20日,蕭萬長在立法院答詢時就提出:「只要有助海峽兩岸和平發展以及國家民主統一的議題,均可以一步步提出來展開溝通和對話……」。話說完才4天,海協會就傳真通知海基會恢復交流,重啟協商,準備辜汪第二次會談。
這件事的重點是,蕭萬長的說詞,並沒有擁抱「一個中國原則」這幾個字。但北京的反應迅速,似乎迫不急待。這告訴我們,中共在處理爭議與對外關係時,雖然長期戰略上是堅持的,但短期策略(或稱戰術上)是靈活的。其實戰略堅持、策略靈活,是中共一向的傳統。
習近平與安倍晉三
另一個我們可以參考的前例,是過去一多年來,中日關係和緩的過程。
自從2012年9月,日本政府將釣魚台國有化之後,中日關係變得非常緊張。當年底安倍晉三就任首相,參拜靖國神社、不承認釣魚台主權有爭議、拒絕對二戰期間日軍行為正式道歉的言行,也讓北京無法容忍,極度不滿意。
但到了2014年4月,安倍開始採取動作,派他一手培養的新任東京都知事舛添要一到北京訪問。之後東京到北京的日本政要,絡繹於途,包括和中國關係不錯的前首相福田康夫,以及安倍的國安外交智囊──國家安全保障局長谷內正太郎。他們在北京傳達的訊息都是同一件事,就是安倍希望見習近平。不過,大部分人估計,安倍在歷史與釣魚台主權問題上的言行,在沒有調整到北京的要求前,習安會是不可能發生的。
但到了11月,習近平在北京APEC會場接見了安倍。雖然擺著臭臉,但還是見了。當時很多人認為這是曇花一現,因中日基本矛盾太多,不可能延續。但2015年3月,我們又看到中日兩國外交部長在3年以來首次會面。4月,兩國在東京也恢復了中斷4年的安全對話。10月15日,習近平特使,負責外交的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在東京會見安倍,顯然是在商量將來的互動。同一天,日本公明黨黨魁山口那津男訪問北京,帶著安倍親筆信面交習近平,邀請他2016年春天到日本賞櫻。據媒體報導,習近平微笑接信。12月初,雙方重啟中斷6年的執政黨交流機制。
這些兩國重啟交流的一連串動作,非但是在安倍沒有完全達到北京的要求之下進行,同一時間,日本還做了修憲、允許派兵海外等,讓北京感到不高興的事。但習近平並沒有拒安倍於千里之外,至今兩人已見面4次了。
「先強後韌」處理外交爭議
第三點是習近平處理對外事務和爭議的「先強後韌」風格。其特點是:出手突然,力道強悍,隨後彈性應對(處理方式變柔而巧),最初的立場不變。
舉兩個例子:2015年底,中國外交部針對美國派軍艦巡弋南海一事,強硬表示:絕不允許任何國家侵犯領海領空。但大家可能沒注意到,同一時間前後,有一系列雙方海軍友好互動事件:中美兩國軍艦互訪夏威夷珍珠港與上海吳淞港(中方首度讓美國軍艦停泊中國軍港)。中方首度讓美國海軍人員登上遼寧號航空母艦。兩國海軍還首度在大西洋握手,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外海舉行聯合演習。中國海軍司令員吳勝利甚至說,「中美海軍關係正進入歷史最好時刻」。
更早,2014年5月,中國突然將海上鑽油平台佈署到西沙群島,派80艘船艦護衛。於是,越南強烈抗議,引發排華暴動。但隨後中方提早一個月撤出平台。過了半年,越南國家主席張晉創就訪問北京,習近平也在2015年4月回訪越南。
以上這些先例,對台灣很有參考價值,因為北京的「戰略堅持、策略靈活」,習近平的「先強後韌」手法,也可能運用在處理兩岸關係和蔡英文上。
蔡英文接受九二共識的「精神」
在討論這個議題前,我們先來看蔡英文在總統大選前後在兩岸政策論述上的調整,她雖然對九二共識「四個字」沒有照單全收,但事實上已接受九二共識的「精神」、「歷史事實」、以及「推動兩岸關係」的影響。
蔡英文做的第一個調整,是2015年4月宣布參選中華民國總統時,已經表態,沒有迴避中華民國。同月,她針對兩岸關係發表看法,表示要「維持現狀」,和她2011年訪問美國時強調「台灣共識」的說法,形成強烈對比。這個表態,讓蔡英文在隨後6月的訪美行,成果亮麗,登上《時代雜誌》封面。
訪美行程中,蔡英文在美國智庫座談會上,公開讚揚習近平是個「非常堅定有決心的人」、「喜歡習近平反腐運動這個主意」、「是大陸領導人中對台灣最瞭解的人」,和前總統陳水扁貶低胡錦濤,形成強烈對比。
在舊金山接受媒體採訪,被問到對九二共識時,蔡英文表示,當年(1992年)兩岸雙方有不同意見跟想法,但秉持相互諒解的精神,持續交流,對於這個「事實」的詮釋跟名詞使用問題,將「繼續求同存異」。到了年底,她進一步說明,「民進黨沒有否認92年兩岸會談的歷史事實,也認同當年雙方都秉持相互諒解精神、求同存異……」。今年1月,在接受《自由時報》專訪時,再說要在「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以及雙方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這個政治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
其實,這些都是九二共識的精神,所以可以說,蔡英文雖然沒有擁抱九二共識「四個字」,但已經接受九二共識的「精神」。
蔡英文其他的調整,包括去年9月民進黨黨慶活動中,民進黨歷史上首次讓中華民國國旗和民進黨旗同台出現。10月出席國慶大典。11月表示「若當選不排除蔡習會」。今年1月投票前夕表示,面對習近平要「溝通、溝通、再溝通」。大選後一、兩天,馬上公開表示,對選舉期間對岸的克制,「有感受到對方的善意」。
這種種跡象與訊息顯示,蔡英文不斷地、連續地,加快腳步,在兩岸關係上往中線調整,這些變化,我們不能忽略。
台灣大選前,北京做了什麼?
接下來,就來看北京在台灣大選前後的「戰略堅持、策略靈活」與「先強後韌」。
最早從2014年底開始,北京面對蔡英文表現出來的言論與動作,就是克制、自制,似乎在替蔡英文找個下台階,不論是國台辦、涉台學者的發言,或是官方媒體評論,都看到這個跡象。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在前年底表示,九二共識最重要的不是那四個字,而是意涵,蔡英文如果不想接受這四個字,可提另外的說法,大家可以一起考慮。
今年初,北京大學教授鄧旭也表示,九二共識關鍵不在表述與名詞,而在兩岸都能接受的核心價值。他還透露了北京當局面對許多自稱蔡英文團隊的人士到大陸交流的困惑,表示不知誰能真正代表蔡英文。這種說法,除非和高層有所往來,不是一般學者能夠知道的,所以他的發言,某種程度反映了北京官方的想法。到了接近選舉時,上海涉台學者甚至說,如果不接受九二共識,至少要凍獨。
1月16日選舉當晚,投票結果出爐後,《人民日報》與《新華社》評論都表現出克制與冷靜,刻意淡化兩岸關係在選舉中的影響,強調是經濟與民生決定了結果。《人民日報》以「理性看待台灣選舉」做標題,表示「我們有信心有恆心有耐心……用春風化雨的善意化解心結。」《新華社》強調,「台灣政局變化,在兩岸關係歷史進程中不過是過眼雲煙……只要把大陸自己的事情辦好,面對台灣變局大可處之泰然。」
這些例子讓我們看到,中國大陸涉台學者和官員,似乎很努力從各方面、找各種方式,讓蔡英文有台階下。因此可以總結地說,北京這次處理蔡英文的方式,和過去處理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方式,很不一樣。
那麼,我們該如何解釋,一邊是蔡英文不斷往中線調,而且頻率加快;另一邊則是北京處理方式的克制、謹慎,甚至一些涉台官員與學者各有彈性的表述?我的解釋是,蔡英文和習近平都有不能公開說的企圖心與使命感,兩人的企圖心有重疊的部分。
蔡英文與習近平重疊的企圖心
在蔡英文這邊,任何一位民選政治人物,就算不公開講,心裡也會想連任,蔡英文不會例外。那麼,她連任的前提,應該是經濟成績單,因為這是人民最關切的。陳水扁和馬英九後來的失敗,很大一部份原因是沒有讓經濟有好的提升。2020年,決定蔡英文經濟成績好壞的決定因素之一,就是她任內和中國大陸的互動是否平順。
可能有人會反駁,蔡英文有個「南向政策」,不一定只能靠兩岸關係。但一位和民進黨友好、支持蔡英文的美國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羅曼(Walter Lowman)在去年11月接受自由時報採訪時,非常坦白地說:「如果與中國交惡,蔡的南向政策是走不出去的,東協不會與台灣聯手對抗中國,只會在中國容忍蔡的情況下,與他打交道」,這也是很多東南亞意見領袖的說法。
若蔡英文想要聯合印度對抗中國,也不會成功,因為印度的外交傳統就是不結盟。冷戰時代如此,現在更是如此,跟莫斯科、北京、日本、美國都維持良好關係,我們不能說它和A國很好,就會對B國不好。
相信蔡英文很清楚這個現實,所以,要取得連任,她必須和北京互動,而互動的前提就是要調整她之前的兩岸政策說法。
習近平的部分,相信也有一個不會公開承認的企圖,就是他不可能接受自己從2016到2022年,都在兩岸關係上交白卷。
綜合以上所說的歷史前例,以及蔡英文與習近平都有維護兩岸關係穩定的需要與企圖心,我認為,兩岸關係的未來,並不悲觀。
歷史已經往這個方向前進,但還需要推一把。我想對習近平主席說:蔡英文不斷提出善意的說法,甚至有人認為她「和對岸溝通、溝通、再溝通」的說詞,是在乞求北京。在這樣的情況下,您若仍然拒她於千里之外,要如何解釋您可以接受安倍,但不能接受蔡英文這種狀況?何況蔡英文還是您所認為的中國人。
在蔡英文方面,很多民進黨領導人都認為,她不會接受九二共識,因為一旦接受,台灣15%的深綠選票就會離她而去。也許這是事實,但我想請問蔡總統,您之前把民進黨內部的紛爭都化於無形,派系之間的傾軋都被安撫了,為何在兩岸關係上,不可以處理?何況未來如果您有很好的治理成績單,民調高居不下,為何不能夠為了大家長遠的利益,處理黨內的保守極端勢力?或許您出身富裕家庭,為了理念,可以不顧生活,但一般人民要求的就是生活和經濟,您為什麼不能克服這一點?
- See more at: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70/article/3957?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sthash.mVVc7KO2.dpu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