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警告降中國評級 債務佔GDP逾232% 面臨系統性風險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2-18 07:55
中國新公佈的1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創新高,引發外界對金融體系內蘊藏風險上升的擔憂。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昨(17)日聲稱,由於利率處於記錄低點及企業蜂擁償付海外貸款導致債務激增,中國的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在2014年末已攀升至232%,正面臨系統性風險。標普警告,如果經濟疲弱或金融業趨勢大幅提升政府的財政負擔,或者政府通過擴張信貸支持投資支出以維持經濟增長,中國目前「AA-」的評級可能被下調。
香港《文匯報》報導,標普亞太地區主權評級高級主管陳錦榮昨日表示,人民幣前景惡化激發部分大陸公司在境內融資以償付外債,這可能導致未來1-2年內,槓桿水平升高。此外,本地公司往往在貨幣寬鬆期盡可能多借債,「雖然企業財務風險還未達到槓桿水平所暗示的程度(因為各企業往往持有很多流動資產),但是債務佔GDP的比率上升依然產生系統性風險,這可能給評級增添壓力」。
事實上,目前大陸股市泡沫已經破滅,出口正在大幅下滑,經濟增速減緩到了多年來的最低水平,而銀行卻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放出貸款。這樣的情況上一次出現是在2009年,當時滬指在不到12個月的時間裡飆升了1倍,但接下來隨着刺激政策帶來的樂觀人氣,演化成過度信貸可能導致壞賬增多和產能過剩狀況加劇的擔憂,股市陷入了連續5年的螺旋形下跌。
不少外資大行都擔憂,中國有可能重蹈當年的覆轍。對於1月份社會融資總量和新增人民幣貸款雙雙升至記錄新高,瑞銀集團經濟顧問George Magnus認為,信貸增長激增導致中國經濟的「大問題」越來越嚴重,將給人民幣和股票帶來沉重壓力。瑞穗銀行也警告稱,不良貸款風險正在上升。馬吉特菲爾德資產管理公司更聲稱,人民銀行或將失去對信貸增長的監控。
不過截至目前,3大評級機構尚未下調中國的評級。標普去年11月發表的報告,將中國長期信用評級定為「AA- 」,為第4高評級,前景展望為「穩定」。中國的評級與智利和韓國處於同一行列。穆迪去年10月的報告也表示,給予中國的主權評級為「Aa3」,展望為「穩定」,並預計2015和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分別為6.8%和6.3%。「Aa3」也是穆迪體系中第4高主權評級。
惠譽給予中國的評級也是「A+」。惠譽主權評級聯席董事鄧鎧俊上個月表示,該行仍維持中國主權評級的展望為「穩定」,相信2年內不會作出調整。他指出,若人民幣真正成為國際貨幣,將是未來發展的正面因素,但內地房地產及銀行業若表現轉差,或會成為另一負面因素。
中資企業走下坡,令壞帳問題日益惡化。高盛指出,中國企業盈利持續疲弱,估計中國銀行業去年壞帳率實際達9%,遠高於官方數據的1.7%,估計商業銀行需時5至6年消化潛在壞帳損失,料當局今年可能放寬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德國商業銀行指,內銀為避過監管限制,增加以信託或資產管理計畫來放貸,並將資金記為應收帳款,而非有更嚴格監管的貸款項目,估計涉及金額達11.5兆元,5年內的壞帳有機會飆至1兆元。
今年1月份人民幣貸款創新高,據財新網報導,1月份信貸數字已被壓抑及調控,並指政府正加大槓桿,估計有近半貸款用於政府項目,銀行將「早放貸早收益」推到極致,加上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實施,刺激放貸,料上半年信貸增長將持續超出預期。麥格理認為,貸款增長明顯加快,惟官方數據反映銀行資產質素正在惡化,對內銀股看法審慎,並指內銀盈利表現已受壓,未來數年亦難望紓緩。
《星島日報》引述信銀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群表示,中國企業主要靠銀行貸款融資,較少通過股市集資,故企業負債比率偏高,認為中國短期內不會被降級,但若評級下降,將為外資進入中國增添疑慮。上商研究部主管林俊泓指,中國經濟未算太差,國民消費力仍強,只要企業不違約,債務風險未虞打擊實體經濟;若評級下降,企業海外融資成本或上升,外界對投資中國及人民幣的信心也會受負面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