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16年2月23日 星期二

英國脫歐的前世今生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和訊網) 2016-02-23  15:51 

  經過一段時間的沉寂之后,英國脫歐“鬧劇”再次甚囂塵上。英國首相卡梅倫在2016年歐盟春季峰會召開之前高調重提脫歐,並在峰會之后的2月20日宣布將在今年6月23日舉行脫歐公投。而將此次英國脫歐“鬧劇”推向高潮的,則是倫敦市長約翰遜的公開表態:是時候投票改變了。

  盡管目前距離脫歐公投時間尚久,期間還有可能發生很多變數,但倫敦市長的表態無疑大大增加了英國脫歐的風險,受此影響,英鎊周一盤中遭遇暴跌,跌幅一度超過2.2%,創近六年來最大跌幅,最低觸及1.4057,創近7年來新低,逼近1.4大關。

  接下來,本文將帶大家回顧一下英國與歐盟關係的前世今生。

  ————英國入歐————

  說起英國脫歐,就不得不提一下英國入歐的“曲折”歷程。

  實際上,歐洲一體化進程一開始就有英國的身影。早在1946年,時任英國首相的丘吉爾就曾提出“歐羅巴合眾國”的概念,並於1948年與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簽訂共同防御協定—《布魯塞爾條約》。

  但當歐洲一體化進程實質上啟動之后,英國的身影卻並未出現。1951年的“歐洲煤炭鋼鐵共同體”和1957年的“歐洲經濟共同體”(歐盟前身)及“歐洲原子能共同體”,英國都沒有加入。英國政府當時認為,與歐洲大陸的親密關係與英聯邦自身經濟和政治目標相悖。

  1960年,英國首次申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但被法國總統戴高樂出於戰略考慮一票否決。

  1973年,英國首相希斯(edward heath)重啟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談判,並最終於當年成功“入歐”。不過,當時英國國會僅以微弱多數通過了有關決議。

  但是,英國“入歐”以后不久即顯示出與歐洲大陸的“同床異夢”。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引爆全球第一次石油危機,對歐洲依賴廉價石油的經濟造成極大沖擊,並引發戰后資本主義世界最大的一次經濟危機。

  此次危機給歐洲經濟尤其是歐洲大陸經濟造成重創,英國經濟也受到嚴重拖累。於是,英國人開始“變心”。

  1975年,英國時任首相威爾森(harold wilson)發起公投,以決定是否繼續留在“歐洲經濟共同體”。這也是英國迄今唯一的“退歐”公投。結果是:66%的投票者選擇繼續留在“歐洲經濟共同體”。

  1995年12月,歐盟確定歐洲單一貨幣為歐元。1997年,英國時任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計劃在1997年后放棄英鎊並使用歐元,但遭到當時財政大臣戈登布朗(gordon brown)的阻止。

  歐元之外,另一個對歐洲經濟一體化非常重要的條約——《申根協定》,英國也沒有參與。

  可以說,作為歐盟的一員,英國一直扮演著拖后腿的角色:它不僅否決歐元,不參加歐盟的危機救助方案,不為緩解危機出力,還反對一切金融監管政策。

  ————重提脫歐————

  英國重新提出脫離歐盟,一個極為重要的推手就是英國獨立黨(ukip)。獨立黨成立於1993年,是英國的一個極右翼政黨。該黨在成立之初就主張英國退出歐盟。

  獨立黨成立之后迅速壯大,2009年首次獲得歐洲議會席位,並於2014年5月成為歐洲議會中英國第一大黨。過去100多年來英國以保守黨、工黨、自民黨為主的“三黨政治”版圖正面臨改變。

  隨著獨立黨逐漸崛起,其立黨宗旨——���英國脫離歐盟——也被越來越多的英國人所接受。

  與此同時,隨著英國與歐洲大陸越來越多的“脫節”,英國執政黨——保守黨的民意支援率開始大幅下滑。為了撈取更多政治資本,獲得更多選票,英國首相卡梅倫不得不將脫離歐盟這一撩起人們關注的話題擺上臺面。

  於是,2013年1月23日,卡梅倫正式就英國與歐盟關係前景發表講話,承諾如果他贏得2015年大選,將在一年內批準所需法律,制定與歐盟關係的新原則,並就脫歐問題舉行全民公投,讓人民有機會選擇繼續留在或退出歐盟,公投預計在2017至2018年間舉行。

  卡梅倫聲稱,如果歐盟不采取措施解決核心問題,英國將有可能退出該組織。

  2015年1月4日,卡梅倫表示,如果有可能,將原計劃於2017年進行公投提前舉行。他表示,如果能早點進行更好,越快履行重新談判的承諾舉行公投越好。

  當年3月17日,卡梅倫又表示,如果他贏得5月的選舉,那他將英國歐盟成員國地位公投提前到2015年的可能性“很小”。

  卡梅倫當時承諾,將重新協商英國與歐洲的關係,包括移民等問題,然后在2017年以前舉行公投,希望以此防止對歐盟的懷疑情緒上升。

  2015年11月,卡梅倫就英國留在歐盟開出四大條件:一是確保歐洲共同市場對英國等非歐元區國家一視同仁;二是增強歐盟的競爭力,減少對成員國經濟的束縛;三是允許英國不參與歐盟政治一體化進程,增強歐盟成員國議會的權力;四是控制歐盟進入英國的移民,限制歐盟移民在英國領取就業者福利的權益等。

  ————脫歐走向高潮————

  2016年2月2日,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發表公開信,對卡梅倫開出的四大條件進行近乎“點對點”的回應,並提出歐盟改革倡議,以期使英國繼續留在歐盟。

  2月15日,圖斯克再度表態,稱倡議“必須能夠被28個成員國接受”,並希望能在2月18日-19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2016年歐盟春季峰會上達成協議。圖斯克認為:若未能達成協議,恐損及我們共同的前途。

  2月15日晚間,法國總統奧朗德與卡梅倫舉行會談。卡梅倫發言人會后稱,雙方“在英國提出的(改革)協商問題上進展良好”,圖斯克的倡議為春季峰會達成協議提供了“堅實基礎”。

  2月17日,歐盟內部分量最重的人物——德國總理默克爾公開表態,稱英國要求歐盟改革的許多內容“正當並可以理解的”。她表示,有些問題不僅僅涉及到英國的自身利益,在“歐盟提升競爭力、透明性,減少官僚主義”等方面,德國同樣關注。

  最終,經過2天的艱苦談判,2月19日晚,英國和歐盟在布魯塞爾就歐盟改革問題達成協議,歐盟28國領導人同意英國保留其在集團內的“特殊地位”。

  2月20日,英國首相卡梅倫召開內閣經濟會議,並在會后宣布,英國是否脫離歐盟的全民公投將於6月23日舉行。

  然而,2月21日,倫敦市長約翰遜在英國《每日電訊報》發表一篇2000多字的專欄文章,表態支援英國脫離歐盟。從而將本次英國脫歐“鬧劇”推向最高潮。

  約翰遜稱,英國留在歐盟會導致“民主被侵蝕”,而公投將是“一生一次的機會,投下真能有所改變的一票”。

  ————脫歐原因————

  英國雖然加入了歐盟,卻與之始終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其根本原因是歷史關係影響下的主權捍衛以及國際戰略關係的選擇,導火索是歐債危機的爆發與黨派爭端,中間牽扯的是千絲萬縷的制度束縛和經濟利益糾纏。

  “脫歐”爭論的一個重要議題是英國在歐盟預算中���擔的份額。以2013年數據計算,英國是歐盟財政預算第二大凈貢獻國。令英國人不悅的是,一些歐元區國家在金融危機后降低了貢獻額,導致英國貢獻比例大幅升高。金融危機前,英國每年為歐盟預算貢獻大約40億歐元,2014年時達到100億歐元;占本國國民總收入(gni)的比例也從0.2%升高到0.5%以上。

  而歐債危機的爆發進一步堅定了英國脫歐的決心。歐債危機的持續發酵使歐盟愈發認識到:只有歐元區實行統一的財政政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實行統一的社會政策,歐元才能繼續生存下去。在這一理念推動下,歐洲大陸經濟體要求加強歐洲政治聯盟的呼聲增強,而其正是英國一貫反對的。

  此外,勞動力遷移、銀行業聯盟等英國極為敏感的問題也不斷刺痛英國人的神經,英國在歐盟中秉持“不滿意就投否決票”的作風,最終甚至干冒退歐公投的風險也要采取強硬態度來守護國內利益。另一方面,英國主動出擊更是希望通過公投以威脅歐盟,旨在贏得更多利益與話語權。

  政治壓力進一步使退歐公投迅速提上日程。早在2010年英國大選之前,保守黨就在競選綱領中提出,要將部分權能從歐盟收回。保守黨執政���,英國“疑歐派”不斷壯大,給予首相卡梅倫極大壓力:卡梅倫2013年1月正式承諾“若保守黨贏得2015年大選,則將在2017年底前就英國是否退出歐盟舉行全民公投。”

  ————脫歐影響————

  英國脫歐的訴求其實“很簡單”——它想“搞特殊”,既要享受歐洲市場一體化帶來的好處,也不愿犧牲一體化進程的政策靈活性和自主性。而且從某個角度上看,政策的靈活性與自主性的重視程度要更高一些。於是就不難推導,倘若英國真的和歐盟鬧分手了,那么英國還將不遺余力地保留與此前同等地位的市場準入,哪怕分別和每個歐盟成員國進行談判也在所不辭。問題就在於,英國是否擔待得起這種市場動盪和經濟沖擊。

  分析指出,英國退出歐盟的結局將面臨“最樂觀情況”和“最悲觀情況”。最好的結果是,英國退出后繼續與歐盟保持深度貿易關係,類似於目前挪威和瑞士的狀態。最糟糕情況則是,英國徹底失去歐盟統一市場的優惠性準入,同時無法獲得與歐盟達成自���協定國家的優惠準入。

  興業證券(601377,股吧)認為,英國“退歐公投”不僅對英國,對歐盟也將造成重大沖擊。如若退歐成功對於英歐雙方將是“雙輸”的局面,英國當真離開歐盟無疑開啟了一個較差的示范效果,如同當初希臘退歐主張一樣,會引起歐盟內部信心下降,進而導致后續分崩離析的局面。

  惠譽稱,英國退歐短期將引發混亂、長期上構成風險;若英國退出歐盟,預期英國與歐盟間將建立新的關係,預期會簽署雙邊貿易協定。

  一、脫歐之利:

  經濟方面,退出歐盟的第一個直接好處就是每年節省下向歐盟財政交納的80億英鎊(這筆錢相當於英國國內生產總值的0.5%)。由於歐盟資金主要根據各國國民收入決定出資比例,所以英國一直以來是歐盟財庫的主要貢獻者。退歐不但免除此類經濟負擔,同時也免受南歐國家潛在���機拖累,實現財政預算相對自由。據新華網訊息,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2016年1月30日宣布:除英國和捷克以外的歐盟成員國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通過了‘財政契約’草案——這一契約將對歐元區國家以及其他愿意加入的歐盟成員國施加更嚴格的財政紀律,對違反財政紀律的國家自動處以懲罰等。退歐將使英國擺脫愈發沉重的財政負擔。

  此外,歐洲大陸失業率高企,因而在英國的歐盟移民持續增長,當前凈流入已超過總凈流量的50%。退歐之后移民政策可以進一步收緊從而騰挪出更多就業崗位及勞動力福利;也不必再恪守歐盟繁冗的勞工法,進而激活勞工市場。最後,脫歐可以擺脫歐盟繁文縟節的束縛(英國約70%的法律受歐盟法律制約),比如不用再實行歐盟共同農業政策。

  金融方面,由於英國有全球通用的語言、穩定的法律體系、靈活的就業市場、健全的金融體系以及比多數歐洲國家更低的企業稅,這一切都不會因退歐而產生巨變。反之金融危機后,歐盟對於諸多較高風險金融業務(比如投行業務),嚴加管束,這讓很多英國銀行家心生不滿,退歐將解禁諸多業務從而帶來商機。

  二、脫歐之弊

  毋庸置疑,英國脫歐,受���響的首當其沖無疑是倫敦,因為倫敦不僅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也是專業服務中心和歐洲市場門戶,匯聚全球高階且專業的服務業精英。倘若英國脫離這個已加入43年的國家聯盟,那么倫敦在全球金融業的地位極其戰略重要性將會受損,對外資的吸引力也會明顯減弱。

  彭博智庫對脫歐中短期影響做了一個模型模擬,認為英國將面臨“三面風暴”:信心沖擊,導致企業投資下滑、民眾消費減少儲蓄增加,預計內需將萎縮1.5%;信貸沖擊,金融系統流動性緊張,銀行借貸成本上升;貨幣沖擊,英鎊對歐元貶值幅度或達到10%,進而進口成本相對上升,通脹風險將如約而至。除了這三面因素,還有其他可能爆發的政經危機,如蘇格蘭可能尋求再次舉行獨立公投,同時不排除其他歐盟成員國也想拷貝英國的做法,跟組織扯皮。

  1. 投資

  對於英國來說,歐盟是外國直接投資的主要來源。根據英國議會發布的調查數據,2014年,其他歐盟國家為英國注入資金4960億英鎊(約合7080億美元),在該國全部外部投資資金中所占比重接近百分之五十。

  2.貿易

  歐盟是英國最大的貿易伙伴,與歐盟國家的年貿易額超過4000億英鎊,占英國貿易總額的一半以上,約為國內生產總值的15%。一旦脫歐,英國的商家是否能夠進入歐洲的自由貿易單一市場,或者有工作的人的工作是否能夠保住,這些都可能是潛在損失。

  這種密切的貿易往來催生並為大量的就業提供支撐。根據歐洲研究員發布的數據,大約340萬英國工作崗位取決於對歐盟的出口。

  英國智庫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br)就表示,倘若脫離歐盟,英國將有約4660億英鎊(約合6700���美元)規模的與歐洲大陸貿易有受損風險。另外,歐洲塊頭最大的銀行匯豐控股(0005.hk,hsbc.n)集團日前也威脅稱,若英國民眾在脫歐公投中選擇退出歐盟,匯豐可能將上千崗位轉移至巴黎。

  3. 金融

  金融方面,倫敦金融城承載了74%的歐盟外匯交易,40%的全球歐元交易,管理85%的歐盟對沖基金資產以及一半的歐盟存款保險。另外,英國金融業有250家外國銀行,84%的業界老總目前反對英國退出歐盟,包括高盛、德銀在內的多家金融機構表示若英國退歐將搬離其在倫敦的總部。退歐前景帶來的不確定性、歐洲資本準入限制以及業界的反對或將重創英國金融業,其沖擊難以估量。

  美國量子基金(quantum fund)聯合創始人吉姆·羅杰斯表示,如果英國離開歐盟,倫敦在外匯市場,包括歐元交易的主導地位將不斷下降,最終亞洲和其它歐洲國家將取而代之。倫敦在外匯市場的主導地位是歷史演變的結果,但是如果英國離開歐盟,這種演變將會在其它地方繼續進行。英國離開歐盟將是愚蠢的決定,但是政治家從來沒有停止做愚蠢的事。

  4、移民

  移民是英國與歐盟其他國家產生爭論的主要問題。身為歐盟的成員國,意味著歐盟移民能夠不被限制地進入英國海岸,並尋找工作機會。據估算,住在英國的歐盟公民約有300萬左右,其中大概三分之二處於工作狀態。

  根據聯合國發布的數據,相比之下,約有130萬英國人住在歐盟其他國家。

  受海外需求及移民潮推動,倫敦是全球房價最高的城市之一,如果英國退出歐盟,當地房價或出現下跌。德國智庫bertelsmann fund)聯合創始人吉姆·羅杰斯表示,如果英國離開歐盟,倫敦在外匯市場,包括歐元交易的主導地位將不斷下降,最終亞洲和其它歐洲國家將取而代之。倫敦在外匯市場的主導地位是歷史演變的結果,但是如果英國離開歐盟,這種演變將會在其它地方繼續進行。英國離開歐盟將是愚蠢的決定,但是政治家從來沒有停止做愚蠢的事。

  4、移民

  移民是英國與歐盟其他國家產生爭論的主要問題。身為歐盟的成員國,意味著歐盟移民能夠不被限制地進入英國海岸,並尋找工作機會。據估算,住在英國的歐盟公民約有300萬左右,其中大概三分之二處於工作狀態。

  根據聯合國發布的數據,相比之下,約有130萬英國人住在歐盟其他國家。

  受海外需求及移民潮推動,倫敦是全球房價最高的城市之一,如果英國退出歐盟,當地房價或出現下跌。德國智庫bertelsmannstiftung預計,如果英國退出歐盟,英國將遭受相當於14%的gdp損失。

  5. 大量公司撤離英國

  一項由貝塔斯曼基金會組織的調查發現:近三分之一的英德公司表示,將在英國退出歐盟后考慮撤離。在參與調查的700家英德企業中,有29%的公司稱將縮小規模或遷出英國。

  多數it和技術企業公開表示,若公投后英國退出歐盟,就堅決支援遷出:其中41%聲稱將考慮縮小公司規模,或直接撤離。甚至在越來越“冷清”的手機制造業中,26%稱將考慮離開英國。僅有13%的企業堅信英國退出歐盟可提升英國的就業水平。易捷航空的負責人(前疑歐派工黨人士)敦促英國留在歐盟,並支援首相與歐盟重新談判。

  6. 政治

  盡管英國仍可通過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北約成員等角色發揮作用,但它不再能夠通過歐盟成員國身份影響歐盟決策,不再能依托歐盟發揮超出自身實力的影響力。同時,它也有可能由於不再能夠作為歐洲與美國之間的橋梁,而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對美國的吸引力。

  此外,英國若脫歐或還將觸發蘇獨公投。蘇格蘭首席大臣、蘇格蘭民族黨黨魁斯特金表示,大多數蘇格蘭人希望留在歐盟,若英國最終選擇脫歐,蘇格蘭或再次舉行獨立公投,爭取以獨立成員國身份加入歐盟。

  7. 英鎊或暴跌

  高盛首席外匯規則師robin brooks稱,英國公投退歐是一個會增加不確定性的事件,它將拖累英國的前景,增加海外投資者的擔憂。這可能會中斷資金進入英國,導致英鎊大幅走低。

  1992年英國退出歐洲匯率體系(erm)時,便遭到索羅斯等對沖基金強力阻擊,英鎊6個月內暴跌30%。

  ————脫歐幾率————

  對於英國是否能最終留在歐盟,歐洲高層尚無清晰的預期。樂觀派認為,各方肯定會在最後時刻達成妥協,只是過程會異常艱難。悲觀派指出,分歧很難在短時間內彌合,極有可能在2月底再安排一次緊急峰會。

  法興銀行在最新季度圖表中列出了全球金融市場面臨的“黑天鵝”風險,其中英國退出歐盟和中國經濟硬著陸為首要風險。法興分析師重申英國退出歐盟為概率最高的風險事件,概率高達45%。

  此外,花旗將英國退歐概率預期由先前的20%~30%上調至30%~40%。據路透最新調查顯示,經濟學家預計英國退歐的概率為40%。

  《星期日郵報》公布英國與歐盟達成協議后進行的首項民調結果,48%受訪者支援留歐,脫歐派占33%,但仍有19%表示未決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