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15年8月20日 星期四

彭淮南示警 紅色供應鏈威脅大於機會

鉅亨網記者王莞甯 台北  2015-08-20  17:50

台灣央行今(20)日發布「當前台灣經濟成長動能減緩原因與對策」報告,央行總裁彭淮南示警,中國供應鏈崛起,未來3-5年「對台灣威脅大於機會」,尤其面板業惡性競爭風險最大。


央行指出,台灣是小型而高度開放的經濟體,貿易依存度高,當國際景氣趨緩,台灣的出口必然會受到影響。

從主要市場來看,央行說明,自2000年以來,美國製造業進口占GDP比重未上升,不利全球貿易的提升;另一方面,2000年以來,中國逐步降低自國外進口零組件改由國內生產,而大陸地區與台廠也轉向當地採購,導致大陸出口內含進口零組件的比重,已從1993年60%高點大幅下滑至2012年約35%。

彭淮南在報告中特別強調大陸供應鏈興起的衝擊,他指出,大陸供應鏈興起來自3大驅動力,包括政府的政策引導、龐大內需支持以及外資加碼布局。其中,2014年成立1250億人民幣「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扶植半導體產業鏈發展,而今(2015)年啟動「中國製造2025」計畫,力求製造業由「大」變「強」,形成更大的競爭壓力。

紅色供應鏈威脅大 短期衝擊台中間財出口

彭淮南示警,中國供應鏈崛起,未來3-5年對台灣威脅大於機會,短期內,直接衝擊台灣中間財出口,兩岸競爭加劇,並造成台灣人才流失;而長期隨大陸供應鏈趨於完整,並配合「走出去」戰略,將影響台灣在國際分工體系的位置。

台半導體業最有競爭優勢 但挑戰日漸嚴峻

就各產業觀察,彭淮南表示,目前台灣以半導體業最具競爭優勢,晶圓代工和封測產值居全球第1,IC設計為全球第2,且附加價值率近50%,對經濟貢獻大。不過,隨著中國在其國內需求龐大和資安考量下,政策扶植力道將加大,對台廠形成嚴峻挑戰。

另外,隨著陸廠技術提升及產能擴大,台灣面板面對兩岸惡性競爭風險較高,而電子零組件漸遭取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