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磊:原油價格暴漲背后的中國恐懼症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和訊網) 2015-08-28 14:26
中國金融市場的高頻次波動,以及引發的全球市場的異動,不僅在預演中國融入全球資本市場之后的影響力,還在給全球諸多的投資者提供前所未有的新機會。
對於投資者來說,無論牛市還是熊市,最要緊的是市場要有活力,要有足夠的流動性和波動率,這是投資者能夠積極參與市場的前提,也是刺激全球金融、貿易產生更高效率的動力之源。
全球經濟發展至今,經歷了無數個周期,但需要肯定的是,人類並沒有在任何一個周期之內停滯。雖然人性的貪婪和恐懼從未改變,但貪婪和恐懼過后的“平靜”,屢次將世界經濟推向了新的高度,因此說,目前無論是歐美經濟遇到的增長困局,還是中國等新興經濟遇到的增長窘境,都將是周期之過程,而非結果。
就在全球投資者押注美元走強,對商品市場做空情緒愈加高漲的時下,市場開始了它最有魅力的回擊。昨夜,美國公布第二季度gdp數據顯示增3.7%,遠超預期,這雖然加劇了市場對美聯儲9月加息的擔憂,但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樂觀導致了美歐股市大漲,美國原油期貨價格飆升超10%,原油市場這種罕見的漲幅,實際上正說明投資者只需要一個理由,就會迅速買入大宗商品。
於此同時,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個月期銅價收漲4.2%,創2013年5月份以來最大單日漲幅;lme鋁價收漲1.8%,lme鋅價收漲3.0%,lme鎳價漲5.1%,創逾一年最大單日漲幅;白銀漲幅也接近3%。
這就出現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當商品市場的下跌成為一種“共識”,所有的理由將成為一種固化的期待,但如果其中的某一因素發生變化,市場則會立馬轉頭做多。
原油作為工業血液,以及大宗商品市場避險能力僅次於黃金的商品,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反饋是非常及時的。2008年國際原油價格最低跌至33.2美元/桶,而目前原油的最低點觸及37.7美元/桶,如果說現在的經濟比2008年更壞,我是不同意。
全球可能聚焦於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就像2008年對美國經濟的悲觀一樣,從而開始做空和看空原油等市場。實際上一個重要的數據是,2015年上半年,中國累計進口原油1.63億噸,同比增長7.5%,比中國經濟增速還高。另外,上半年中國原油進口均價同比降逾45%,儲蓄和進口能力進一步提升,中國汽車年銷量已突破2000萬輛,但整個保有量還只有美國的二分之一。
另外,中國雖然是新興國家,但中國經濟跟俄羅斯、巴西等經濟體的體量,以及結構是完全不同的,中國並沒有依賴於某一產業,中國在農業和能源領域的進口,恰恰說明中國是一個制造業大國,也是一個消費大國,對制造業產業鏈和技術擁有度較高,這樣的經濟體,其出現困難的時候,要拯救起來並不難。這就是美國為什么能夠在金融危機中逐步復甦,而像希臘、俄羅斯這樣的經濟體,就很難對各類刺激做出反應。
如果全球市場對中國經濟的擔憂度降低,美國經濟數據又沒有出現其他的變數,大宗商品市場僅僅因為產能過剩導致的價格危機可能會逐步結束,因為大宗商品市場的產能過剩跟其他制造業或農業領域的產能過剩不同,大宗商品生產周期較長,一旦因虧損而停產或減產,再要增加產能的周期就非常長了,尤其是原油市場,所謂的產能過剩只不過是預期產量的增長,而不是某個國家生產的石油真的就沒人要了。
中期看,中國經濟雖然問題不大,但要真正企穩還需要時間,剛剛公布的中國7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2.9%,前值-0.3%。中國工業企業還處在一個陣痛轉型期,這恰恰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正是由於這種預期的存在,原油等大宗商品市場能夠維持在一個比較低的位置,給投資者創造了成本較低的入市機會。市場可以想象一下,未來某一天中國經濟數據要是出現稍微明顯的反彈,大宗商品市場會如何?昨晚美國公布二季度gdp之后的商品市場走勢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只有否極,才能泰來。
美元加息等問題似乎還在困擾著商品投資者,但市場已經感覺到了,昨日美元是跟商品市場同漲的,當投資者預計經濟越是觸及其底部的時候,買入相關貨幣跟買入更多商品能產生同樣的投資價值,美元與商品市場同漲的現象今後可能還會時常發生。
市場並沒有比2008年更壞,而僅僅是因為對中國經濟的無限擔憂,造成了商品市場過度下跌,這種因全球性資訊不對稱,以及對中國經濟的不了解帶來的恐慌性拋售,在未來將得到回補,給商品市場大幅度的反彈奠定空間和基礎。人類利用工具的本質不會發生變化,而所有的可利用的工具,都是由商品來制造和驅動的,商品市場不僅是避險市場,還是跟全球經濟捆綁度極高的市場。它的價格,跟目前全球極為寬鬆的貨幣政策成反比,跟未來經濟前景成正比,就看你如何思考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