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

陸減持美債 恐引爆量化緊縮

陸減持美債 恐引爆量化緊縮

2015-08-29 00:16:37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近來全球股災發生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中國為阻止人民幣大幅貶值而減持美國公債,引發緊縮效應。 法新社

分享經濟學家指出,近來全球股災發生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中國為阻止人民幣大幅貶值而減持美國公債,引發緊縮效應、衝擊市場的風險胃納。若中國持續減持美債,可能在中國及美國金融市場引發雙重「量化緊縮(QT)」效應,不但可能拖累全球股市盤跌,也會造成間歇性的重挫。
德意志銀行的報告指出,中國對全球經濟的威脅既非股市大跌、也非人民幣貶值,而是外匯存底的變化,因為這攸關全球的流動性。

德銀指出,中國外匯存底最高時逼近4兆美元,與美國聯準會(Fed)三次量化寬鬆(QE)政策的總規模3.7兆美元相當。

2003年中國持有美國公債1,207億美元,2015年6月底時增至1.27兆美元,作用與QE相同。

但中國央行為支撐人民幣,動用外匯存底、減持全球固定收益資產,相當於是在結束QE,換言之就是在實施相對於QE的量化緊縮(QT),且預料還將繼續執行。

德銀強調,在中國停止出售美債(實施QT)前,全球投資人對股票等風險資產的胃納都難以樂觀。

中國央行阻貶人民幣,也在中國內部產生QT效應。央行買進人民幣並釋出美元,造成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失血,導致成長更弱,人民幣壓力更重,央行又需分享要加強干預。

央行拋售美元以支撐人民幣,等於是在緊縮貨幣政策,結果央行又被迫降準、降息,但降息又會促使資金外流,加重貶值壓力,形成惡性循環。

德銀表示,人民幣重貶造成的QT效應,是最近全球股市重挫的原因之一,可能迫使歐洲央行擴大QE 、也可能使美國延後升息。

經濟學家薩夫特指出,QT的結果並不是股市泡沫破滅,而是長期且緩慢的萎縮。

專家也質疑中國央行能否成功支撐人民幣。德國商業銀行經濟學家周浩指出,「我們懷疑干預能夠持續」。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陳曉東指出,人行可能必須在11月前改變現行的緩貶政策。

專家認為,只要人行放手讓人民幣再貶,市場又將出現間歇性的動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