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15年8月19日 星期三

古代絕症:腳氣病(維生素B1缺代症)


原文copy 自 : http://www.flexpower.com.tw/bbs/ss/html/03/t-6303.html

古代絕症:腳氣病(維生素B1缺代症)

有看過《篤姬》的觀眾多數都會對德川家定的死而感到痛心。 事實上,包括德川家定、德川家茂,以及家茂的正室和宮,通通死於腳氣病。

為什麼過去日本的富貴人家這麼容易死於腳氣病呢? 在江戶時代的日本,因醫學未臻完善,腳氣病一直是無藥可治的神秘疾病,而因腳氣病的患者主要是居於社會上層的士族、文人等,所以腳氣病也被人戲稱為「江戸患い」(えどわずらい)。

可惜的是,腳氣病蔓延情況在明治維新後漸漸惡化,患病的人數越來越多,同時患病的人亦不再限於居於社會上層的人,令所謂的「貴族病」逐漸變化為「國民病」。這不治之症直到二十世紀未期之前,一直都是日本的風土病。

關於它的成因如何,這要由腳氣病的成因開始說起。 日本人的食物來源主要可分為米、蔬菜、魚類三類。當中並沒有包含家禽牛羊等的肉類,是因為日本在明治期間的文明開化之前一直有於特定期間禁吃「五畜」(牛馬犬猴雞)的習慣所致。於是能經動物攝取維他命B1的途徑便只剩下魚類,但作為日本人的主食的是淡水魚或咸淡水交界的魚,這些魚類都比居於咸水海域的海魚少含維他命B雜。

除了肉類之外,日本人也較難由其他方面補充維他命B1,比方說,即使日本人可從大豆、納豆(發酵過的大豆)等食物中攝取維他命B1,但大豆所含的維他命B1,即使經發酵過後仍是少得可憐。如此一來,剩下可行的攝取方法便只剩下米飯了。

可是,日本的達官貴人們吃的米都是經過打磨過的精米,結果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雜的外皮便不能被貴族們吸收,反之一般的平民因為主要吃糙米的關係,得以吸收糙米中的維他命B1。結果便做成了只有士族等社會上層人士患病的情況了。 說到這裏,大家也應該明白腳氣病在近代日本漸趨嚴重的原因了吧?沒錯,答案便是因為明治維新的時候,一般人民的生活質素得到提升,能吃精米的人越來越多,但肉類的吸收(猶其是豬牛羊等肉類)卻沒有隨著文明開化的腳步而增加。最終導致患腳氣病的人數也因而逐年增多。 腳氣病的原因是缺乏維他命B1,這個秘密直到 1926 年才被人發現。人體缺乏維他命B1 的症狀之一,是心臟機能不全,血液不容易流通至下半身,導致下半身水腫。換言之,是心臟出問題,腳才出問題。古代人搞錯因果方向,以為是下半身水腫蔓延到心臟,才會說成「腳氣攻心」。腳氣病的另一個症狀是末稍神經麻痺,造成下半身無知覺。 維生素B1的重要性 為什麼會發生腳氣病?這要從人體葡萄糖的新陳代謝談起。維生素B1是葡萄糖代謝成熱量過程中重要的輔酵素﹐如果維生素B1缺乏﹐葡萄糖的新陳代謝就會受阻﹐熱量的供應就會出問題。尤其是神經系統及大腦,它們得不到足夠的能量﹐無法正常運作﹐也就無法傳遞訊息給肌肉﹐執行運動功能﹐也無法傳遞訊息到消化系統﹐使消化機能受損。 另一方面﹐葡萄糖的新陳代謝受阻後﹐就會產生大量的乳酸及丙酮酸。乳酸會造成肌肉疼痛。您一定有經驗﹐過度運動會使肌肉痛上好幾天﹐這就是乳酸堆積的結果。丙酮酸過量堆積則會影響心跳﹐增高血壓﹐加上缺乏能量﹐心臟無法正常跳動﹐最後造成心臟疾病。腳氣病之所以要人老命﹐也是因為心臟的受損。 近年來,一些專家還提出維生素B1具有治療失眠、緩解用腦過度、預防疲勞、防治心律紊亂和鉛積蓄中毒等新用途,甚至還可以起到驅蚊的作用。 因為神經組織所需的能量主要靠葡萄糖氧化供給,當缺乏維生素B1時,丙酮酸不能被氧化,就會造成神經組織中丙酮酸和乳酸的堆積,不僅能量供應減少,甚至還會影響神經組織及心肌的代謝功能,從而出現一種特有的疾病——“腳氣病”。 缺乏維生素B1的危害 缺乏維生素B1,初期可表現為焦慮或記憶力減退,不安和易怒,易與他人發生爭執,隨後出現疲乏、淡漠、食欲差、惡心、憂鬱、急躁、沮喪、腿麻和心電圖異常等症狀,如果缺乏不能緩解,則發展為腳氣病。 此外,嬰兒也易患腳氣病,當孕母缺乏維生素B1時,新生兒可患先天性腳氣病。後天嬰兒腳氣病多發生于2~6月齡的嬰兒,多為維生素B1缺乏的母乳所喂養的嬰兒,或生長發育迅速的小兒需要量增加而未能及時補充者。嬰兒患腳氣病發病突然,病情急,出現症狀有輕有重,多數患兒是輕型,但如未能及時得到治療,病情會繼續發展,嚴重時可危及生命。患兒初期出現輕度腹瀉、食欲不振、嘔吐,聲音嘶啞、煩躁不安、興奮、心跳快,夜間啼哭、吃奶無力;嚴重者會發生嗜睡、四肢軟弱無力、呼吸急促和困難、紫紺、不同程度水腫(開始腳部會出現指凹性水腫,逐漸發展至膝部、大腿甚至全身)、心臟擴大,甚至昏迷、抽搐、心力衰竭,常在症狀出現1~2天突然死亡。 哪些食品中富含維生素B1 穀類、豆類、酵母、堅果中維生素B1含量極為豐富。在殼類中,維生素B1主要存在于種子的外皮和胚芽中,如米糠、麩皮等。此外,動物的心、肝、腎、腦、瘦肉也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B1。蔬菜、水果、蛋類、牛奶含維生素B1較低。 因為維生素B1是水溶性維生素,不能在人體內長期儲存,要想足量攝取,應該每天都吃富含維生素B1的食品。嬰幼兒應按其年齡發展階段,適當添加一些富含維生素B1的輔食。經常吸煙、喝酒的人,糖尿病患者,以及在妊娠、哺乳期或處於緊張狀態的朋友們更應該注意補充維生素B1,還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一些維生素B1制劑。 在食用含維生素B1的食物或服用維生素B1制劑時還應該注意一些問題。 1、維生素B1在中性或鹼性溶液中遇熱很容易破壞,在酸性環境中較穩定,因此,在煮粥、煮豆和蒸饅頭時,加入過量的鹼會造成維生素B1大量損失。另外,糧食不要過分淘洗,如淘洗一次大米會損失31%~65%的維生素B1。 2、服用維生素B1制劑時最好不要空腹服用,因為維生素B1是水溶性的,空腹服用會使其快速吸收入血,影響藥物發揮作用,不利於人體利用。此外,維生素B1制劑不宜與鹼性藥物同服,否則會使兩者藥效降低或消失。 維生素B1的攝取 一個人一天需要多少維生素B1?和熱量攝取多少有關。熱量攝取越多﹐維生素B1的需要量就越大。要讓酵素正常發揮作用﹐使醣類能正常的轉換成熱量﹐每1000大卡熱量應該攝取0.45毫克的維生素B1。再考慮個人的差異﹐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RDNA)建議每1000大卡熱量應該攝取0.5毫克的維生素B1。一個每日攝取2000大卡熱量的人﹐他需要1.0毫克的維生素B1。 食物中以全穀類﹑肝臟﹑酵母﹑堅果類﹑豆類﹑瘦肉的含量最為豐富。採用「快速洗米﹐充份泡水」的作法也可以使米穀中維生素B1的流失減到最小。台灣雖然已少見腳氣病的病例﹐但是從國民營養調查的數據中可以發現﹐「瀕臨缺乏」與「缺乏」維生素B1的人還是佔了23.6%﹐這也是讓人感到疲勞﹐無精打采﹐消化不良的原因之一。 維生素B1之所以被世人發現﹐和一位1900年前後駐在爪哇的荷蘭軍醫有關。他發現用白米餵雞﹐雞也和當地的住民一樣產生了腳氣病的症狀﹐改用全穀及米糠作為飼料﹐腳氣病就改善了。天然新鮮的食物擁有最完整的營養﹐經過加工後﹐營養就損失了。您的飲食內容是不是有太多的垃圾食物﹑加工食品﹑西式速食?如果是﹐您維生素B群的營養狀況就要注意了。 過去,大多數臺灣人也吃不起白米飯,因此罹患腳氣病的機率不高。日本統治臺灣後,帶來一批日本公職人員。這批日本人享有比家鄉更好的待遇,於是在飲食上也向貴族看齊。「吃太好」的結果自然是:他們也深受腳氣病的威脅。統計資料顯示,在臺日本人死於腳氣病的比例,一直是臺灣人的十倍左右。其實,他們只要攝取含有維他命 B1 的食物,腳氣病就會不藥而癒。可是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這個知識,白白枉死了許多人。直到 1930 年代,維他命的秘密逐漸為人所知,在臺日本人盛行腳氣病的情況才獲得控制。



日劇「仁醫2」也提到腳氣病,最後是用吃甜甜圈來解決(用小麥、芋頭做的,含豐富維生素b1)。 有很多古時候會致命的疾病,現在都已經慢慢地被克服了。有的,當然是研發了新的疫苗;而有的,竟然只是營養不良所導致,像腳氣病即為一例。 即便是我們認為台灣目前大多數人遭遇到的問題是營養過剩,我們還是要小心,某種微量元素攝取不足的現象仍然有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雖然大家都明白飲食均衡的道理,但實際上每天吃東西時,還是有可能發生「偏食」,過度吃某些東西、或不吃某些東西。 另外,素食主義者也越來越多,有很多人迷信吃素就會健康,這是錯誤的。吃素要吃到健康,其實更要注意到各類營養元素的攝取。長久缺代某種營養素,都有可能會造成疾病,或是身體的器官組織因缺乏某元素而功能減弱。 所以,均衡的飲食,才是健康的王道。



多發性神經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