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利空打壓油價直奔40美元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金融界) 2015-08-21 15:14
北京時間8月21日,編輯瓦茨(William Watts)在MarketWatch撰文,指出當初導致原油價格走低的諸多重要因素現在依然存在,有些甚至更加惡化。頁岩油氣公司並未如預想的大幅減產;歐佩克價格戰愈演愈烈;伊朗原油重新入場可能性猛增;中國與新興市場需求繼續萎縮;美國聯儲升值前景助美元走強……這些就注定了油價不但反彈無望,反而可能跌破至關重要的40美元心理關口。
以下即瓦茨的文章全文:
原油牛派還在癡癡等待著油價能夠跳出3月低點,反彈到每桶80美元的價位,對於他們來說,這個夏天注定是一段難熬的時光。事實是,7月間,油價不但沒有反彈,反而繼續急劇下行,使得美國基準油價跌至六年半以來的最低點,眼見著就要自2009年2月以來再度挑戰每桶40美元的底線。
那些2014年年中以來導致原油期貨價格走低的全球不平衡因素現在依然存在,下面我們就來仔細審視一下油價下跌背后的因果關係。
頁岩油生產
誠然,美國生產商的干勁兒現在遠不能和油價每桶100美元以上的時候同日而語,但是他們也沒有像許多人預想的那樣在油價下跌的背景下飛一般地關閉油井。只是,產量確實受到了一定的遏制,美國能源資訊署預計,8月間,美國主要頁岩油玩家的日產量縮減了15萬桶。
由於頁岩油革命,美國在過去五年左右時間中迅速成長為全球頂級的產油國,而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后來發動價格戰,誘因也正在於此。
原油熊派西林(Gary Shilling)在彭博資訊撰寫專欄指出,牛派忽視了邊際生產成本——“價格跌到某一水平,每額外生產一桶石油帶來的現金流就會變為零”。在得克薩斯帕米亞盆地和波斯灣,每桶石油的邊際生產成本從10美元到20美元不等。
各種可以降低開采成本的技術不斷開發出來,而且似乎創新之路永無盡頭,這也為生產者提供了相當的緩沖空間。WTRG Economics的威廉姆斯(James Williams)則強調,裁員浪潮過后,留在油田從事生產的,往往都是經驗最豐富、生產率最高的人員。
歐佩克價格戰
盡管非歐佩克成員國面對低迷的價格都放慢了生產的腳步,但是石油卡特爾本身卻沒有絲毫減速的意思。根據彭博社和路透社的估計,歐佩克的7月日產量略高於3200萬桶,其中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的產量都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
對於許多歐佩克國家而言,現在的油價都已經跌到了他們的保本線以下,甚至沙特也不能幸免,但是他們掀起價格戰原本也不是為了眼下的保本或者賺錢,而是要將市場從美國和其他非歐佩克國家的手中奪回來。
Causeway Capital Management的分析師們在周四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當中就指出,若是歐佩克削減原油產量,推高價格,只能刺激頁岩油生產,導致美國的頁岩油氣公司從他們手中奪走更多的市場份額。
伊朗
歐佩克已經在加班加點如火如荼地開采原油,在這種背景下,又出現了伊朗原油再度出現在國際市場使得可能性。若是伊朗核問題協議能夠得到最終的批準,則作為伊朗棄核的交換條件,國際社會施加的制裁就會被解除,這是誰都可以預見到的一幕。
只是,即便制裁結束,伊朗到底能夠以怎樣的速度增產,其實依然是個疑問。伊朗已經宣稱,只要幾個月時間,他們就能夠恢復到日產100萬桶的水平,只是許多分析師都懷疑該國糟糕的基礎設施根本不足以支撐這樣的反彈。
中國與新興市場
原油的厄運不能只怪供應面。需求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問題,尤其是中國和新興市場經濟的全面減速,著實令人擔心。
Ava Trade首席市場分析師阿斯拉姆指出:“中國經濟疲軟,新興市場貨幣戰爭都在影響著需求面,投資者都擔心,需求還將進一步萎縮。”
需求面也並非百分之百都是壞訊息。國際能源署本月早些時候發布了他們的預期,認為2015年全球原油日需求將增長20萬桶,至160萬桶,這一增速為近為五年最快,理由是全球經濟增長將趨於穩定,而且消費者對於價格的下跌也會做出相應的反應。
美國聯儲
認為聯儲將按照計劃加息的想法已經推動美元走強。一直以來,強勢美元都被視為原油和其他許多大宗商品價格疲軟背后的重要因素,因為這些商品都是以美元定價,美元升值會使得它們在使用其他貨幣的人面前顯得更加昂貴。
此外,商品並不能創造任何收益,這就意味著,在利率上漲的環境當中,商品作為投資選擇的吸引力也會大打折扣。
德國銀行首席全球規則師查達(Binky Chadha)等分析師甚至認為,美元強勢應該對油價下跌負最主要的責任。
在周四,油價確實實現了一定的反彈,走出了近六年半的最低點,原因正是外間懷疑聯儲可能不會像預期的那樣迅速加息,以至於美元匯率走低。可是,即便如此,油價與6月底相比也下跌了30%以上,顯然,市場控制權依然掌握在熊派手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