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15年7月10日 星期五

新iPhone訂單爆量 台廠甜到Q4


2015-07-10 00:31:20 經濟日報 編譯余曉惠、朱恩地、記者何佩儒、詹惠珠/綜合報導

華爾街日報報導,正在準備新機上市的蘋果(Apple),要求供應商年底前生產多達9,000萬支的新款iPhone,是有史以來最龐大的初期下單量,蘋果供應鏈廠商營運可望一路旺到第4季。
來自供應商不具名的消息來源透露,蘋果要求供應商在12月31日前生產8,500萬至9,000萬支新iPhone,新機與前代一樣有4.7吋與5.5吋兩款;去年的初期量產訂單介於7,000萬到8,000萬支,新訂單量再創新高。



蘋果正考慮增加第三名供應商,據信是緯創。去年蘋果只仰賴鴻海與和碩生產iPhone,但還是供不應求。當時和碩為了製造iPhone 6,iPhone 5c一部份訂單轉向緯創負責。如果未來幾個月緯創通過蘋果的生產測試,將是蘋果首次為最新款iPhone與三家供應商合作,也代表鴻海獲得的蘋果訂單將進一步被瓜分。

由於首批產量規模比以往更大,蘋果供應鏈上游零組件營收自6月起增溫,除功率放大器廠宏捷科、全新6月營收創新高外,鏡頭廠大立光6月營收攻上51億元,優於法人預期,可成6月營收61.8億元,為歷年同期最佳,隨鋪貨潮啟動,蘋果供應鏈可望一路旺到第4季。

蘋果雖然較晚進入大螢幕智慧手機市場,銷售成績卻有目共睹。截至9月止的上半年度,蘋果一共賣出1.356億支iPhone,比去年同期成長43%。先前歷代iPhone螢幕最大只有4吋。

今年發表的新iPhone預料只有些微的硬體升級,目前推測亮點在於壓力觸控技術,能辨識使用者是輕點或重壓,以不同的力道使用新功能;該技術已應用在Apple Watch和MacBook上。另一個不同點可能是顏色增為四種,目前只有銀、金和太空灰。

瑞士信貸分析師迦契(Kulbinder Garch)看好新機買氣,將本年度(截至明年3月止)出貨量預估上修為2.52億至2.54億支,原估為2.395億至2.409億支。

由於iPhone 6系列的熱銷期持續半年以上,顯然蘋果很看好iPhone 6s的表現。近一周外資法人對相關蘋概股多站在賣方。

關鍵零組件 吃得到蘋果肉


蘋果甜,但台灣真的只吃到蘋果皮嗎?仔細分析台灣的蘋果供應鏈的獲利結構,最會賺的是零組件業者,當代工廠被批評是血汗工廠時,上游的鏡頭、功率放大器、連接器等零組件卻享有三至五成的高毛利率。

曾有學者依據「經濟學人」資料,舉出無論是蘋果的iPhone或是iPad,美國蘋果公司什麼都不做,只要設計,就拿走30%的利潤,但台灣只拿了2%的代工利潤,中國勞工則取得2%的工資,蘋果的利潤是兩岸的數倍,蘋果雖甜,但兩岸只吃到蘋果皮。

這種說法只對了一半,也許可適用在賺取管理財的代工廠,例如鴻海、和碩,但零組件廠卻是「惦惦吃三碗公」,其中,手機鏡頭的毛利率逾四成,甚至衝上五成,功率放大器的砷化鎵三雄,毛利率也都在三成以上,台灣的零組件廠中還是有人吃到「蘋果肉」。

台灣零組件供應鏈中,手機鏡頭具有不可取代性,在功率放大器何嘗不是,蘋果手機內的功率放大器由美國的IDM大廠Skyworks、Avago、和Qrovo供應,在台灣的代工廠分別是宏捷科、穩懋、全新,iPhone 6的PA由Skyworks的整合元件勝出,所以宏捷科的毛利率從去年第1季的1.95%,到今年第1季已跳升到33.13%。

台灣本土知名文學家黃春明曾經以中美關係為背景寫過「蘋果的滋味」一文,描述「咬到蘋果的人,總覺得沒有想像那麼甜美,酸酸澀澀,嚼起來泡泡的、有點假假的感覺」。40多年後的蘋果滋味不盡然是酸澀的味道,看你吃到的是供應鏈的那一段。

陸股災慘重 恐扯銷售後腿


蘋果的業績成長已大幅依賴中國市場的iPhone銷售,富比世雜誌(Forbes)專欄作家科漢(Peter Cohan)認為,最近中國股市暴跌,已加重股市散戶償還融資的壓力,從而可能削弱蘋果的成長力道。

國際數據資訊公司(IDC)的數據顯示,2015年第1季蘋果在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的市占率為14.7%,稱霸當地市場。由蘋果與擁有8億訂戶的中國移動合作,再加上強大品牌形象,以及大尺寸iPhone 6手機熱銷所賜,中國已是蘋果第2季的最大成長來源。

MarketRealist的資料顯示,蘋果來自中國、香港、台灣、澳門等地的營收以每年71%的速度成長。

科漢指出,只要中國市場依然龐大且持續成長,蘋果仰賴中國將是一大利多,但隨著中國股市暴跌,當地消費者對iPhone的需求將減緩,市場萎縮。

此時,蘋果必須推出營收成長足以抵銷中國減幅的新產品,才能避免業績隨著中國市場下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