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4 04:23:51 經濟日報 記者吳父鄉/台北報導
經濟部統計處昨(23)日發布5月外銷訂單僅357.9億美元,年減5.9%,是近22個月以來(扣除春節因素)最大衰退幅度,表現相當慘澹,並出乎經濟部意料之外。統計處長林麗貞坦言,逾半數衰退來自中國大陸及香港的訂單減少。
林麗貞表示,5、6月多為接單淡季,加上去年基期已高,6月接單金額將與5月大致相同,預期外銷訂單將連三個月衰退。
統計顯示,5月外銷訂單較去年同期減少22.2億美元,其中接自大陸及香港訂單較去年同期減少11.8億美元,占整體外銷訂單減少的影響因素過半。
林麗貞分析,大陸及香港訂單驟減主因有二,首先是全球經濟復甦力道緩慢,衝擊大陸外銷,今年1至5月,大陸出口年增率僅0.7%,同期進口衰退近二成,以致對中間財進口需求大幅減少,影響台灣出口。
其二是大陸全力扶持供應鏈在地化,重要零組件自給率提高,對台灣需求減少。
今年初,經濟部原樂觀預估台灣全年外銷訂單接單狀況,頂多面板業受紅色供應鏈崛起的威脅較大,但「紅潮」來得又快又猛,頗有「突襲」之勢,不僅面板倒了,愈來愈多產業受到波及,現在連電子產品都淪陷了。
其中,接自大陸及香港的電子產品,已連續四個月衰退。林麗貞說,大陸去年祭出人民幣千億元扶持本土積體電路產業後,除了晶圓代工因有製程優勢,短期難以超越,其他包括IC設計、封測、DRAM等,對台灣威脅已經顯現。
台大財金系特聘教授管中閔分析,大陸已發下豪語,要建立全套的IC產業鏈,必然會威脅台灣;他預期,未來三至五年,連晶圓代工都將面臨肉搏戰。
林麗貞不諱言說,「5、6月看起來接單確實是比較不好」。5月外銷訂單以貨品類別來看,除了資訊通信產品勉強維持些微正成長,其餘貨品全數失守,包括精密儀器、基本金屬、機械、塑橡膠製品、化學品,皆呈現「二位數」衰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