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15年4月8日 星期三

《眩暈》常見原因耳石脫位、前庭神經炎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2015.04.08】

季節變化或流行感冒時,門診中眩暈症病人約增3成。耳鼻喉科醫師詹益智表示,約有8~9成患者為周邊性眩暈,只有少數是中樞型眩暈。

不少民眾一聽到眩暈、暈眩,就會想到梅尼爾氏症,振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薛智仁表示,根據臨床觀察,梅尼爾氏症並沒有那麼常見,眩暈常見原因以耳石脫位、前庭神經炎為主。若是梅尼爾氏症,患者除了眩暈,往往還會伴隨耳鳴、耳悶、聽力下降等症狀。

薛智仁醫師分析,內耳除了管聽覺,也管平衡,內耳耳石與平衡感有關,耳石依重力不同會刺激毛細胞,進而調節平衡感覺。

當頭部受到外力撞擊或牙科醫師治療時用力敲擊,耳石就可能掉到半規管,產生耳石脫位,姿勢改變時,耳石便刺激半規管,進而引起眩暈症狀。這種症狀稱 為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患者只要一動,就會出現眩暈,耳石掉到底部不動,患者症狀就消失,患者一有動作,症狀再度出現,症狀持續時間從數秒到數分鐘不 等,患者往往感覺很恐怖、感覺像中風,治療以耳石復位術為主。

至於前庭神經炎發生原理與顏面神經發炎大同小異,患者出現眩暈時間可能為一、兩天或三、四天,如果發炎較嚴重,症狀持續更久,患者平常就會產生眩暈 感覺,一有動作就更暈。當大腦出現代償反應,逐漸適應,症狀就會緩解。若使用止暈藥,很容易就延長大腦代償、適應時間,復原時間反而拖得更慢。面對這樣的 患者,就得盡量減少使用止暈藥。

薛智仁醫師提醒,不只耳鼻喉科疾病,中風,特別是小腦中風等嚴重疾病也可能引起眩暈,患者一旦出現眩暈症狀,最好到醫院接受進一步診斷,以找出背後原因。

中樞型眩暈主要是因為腦出血、腦中風、腦腫瘤、腦炎等。周邊型眩暈主要是因為耳朵神經發炎(迷路或前庭神經發炎)、耳垢栓塞(會有耳朵悶住的感覺)、耳石脫落(又稱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突發性耳聾等。

因感冒、病毒引起的前庭神經發炎,只要按時服藥、打針、靜養即可;耳石脫落者可用耳石復位術。若為中樞型眩暈,則須立即做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以詳細檢查。

一般來說,現場會先做臨床神經反應測驗,做眼震測試、走路的樣子,及聽力測試等一連串耳神經反射檢查。來檢查是中樞型眩暈或是周邊型眩暈。

頭暈跟眩暈有不同,醫師表示,眩暈會有天旋地轉的暈;而因暈車、暈船造成的頭暈,則不會有天旋地轉的暈。一旦有頭暈時建議應就醫檢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