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15年1月26日 星期一

激進左翼聯盟大捷 希臘變天 Syriza冀仿戰後西德重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1-26  09:20 

希臘激進左翼聯盟(Syriza)在選前民望領先,黨魁齊普拉斯(中)昨日在雅典投票時笑容滿面。他重申該黨核心主張,指出歐洲的未來不能建基於緊縮政策。

希臘大選投票於香港時間今(25)日凌晨1時結束,票站民調結果顯示「激進左翼聯盟」(Syriza)一如預期領前,有望上台執政。Syriza主張放棄激發民怨的緊縮政策,近期甚至提出歐盟仿效二戰後德國的舊例,讓雅典撇除半數債項,以重演當年西德的經濟奇蹟。此議得到不少經濟學家贊同,但默克爾政府甚為抗拒,亦有評論質疑希臘是否真的有力改革。

香港《明報》綜合報導,今次選舉將改選國會全部300個議席,合資格選民約980萬人。投票結束後公布的多個票站調查顯示,Syriza獲得35.5%至39.5%選票,比最大對手新民主黨領先多達14個百分點,若最終結果與此相符,Syriza甚至可望獨自組閣,毋須尋求其他政黨合組執政聯盟。不過也有分析提醒,希臘票站調查未能反映鄉郊地區選情,因此可能要待最終點票才有定數。

Syriza黨魁齊普拉斯(Alexies Tsipras)在選戰期間稱,上台後會要求重新與歐洲領袖商討希臘的債務方案。該黨經濟智囊援引英美在二戰後勾消大部分西德債務,令後者得以成功轉型的歷史,呼籲歐盟容許雅典撇除高達五成的外債。希臘國債截至去年底高達3170億歐元(2.75萬億港元),其中欠下歐盟(及歐元區)的債項約為1950億歐元,齊氏的目標是將這部分的債項減半,從而改善經濟評級,吸引投資和重建經濟。

許多西方經濟學家都有類似建議,但隨着Syriza公開提出這一可能,撇債的選項開始得到輿論重視。主導歐洲緊縮政策的德國卻對勾消大筆希臘債務反應冷淡,總理默克爾暗示雅典必須全數償債。惟外界將今日的希臘比喻為二戰後的德國,認為柏林現在有「道德責任」照辦煮碗扶助雅典,令默克爾政府平添不少壓力。

二戰後西德百廢待興,欠債纍纍,正是靠美國及其盟友扶助才能重新站起來。首先是1948年華府撐腰在盟軍佔領區發行德國馬克,撇除相當於1938年經濟規模4倍的大部分本土債務。同期華府推出「馬歇爾計劃」,當中向西德前後合共注資近19億美元(相當於今日接近1400億港元),其間西德償還外債獲得寬限,例如可以延付利息。

重頭戲則是1953年簽署的《倫敦債務協議》,美國與英國等冷戰盟友大幅勾消德國的外債。倫敦政經學院經濟史專家里奇爾(Albrecht Ritschl)向彭博社稱,西德在1947年至1953年所撇除的債項總額,超過該國1950年GDP的280%。希臘即使沒有2012年的債務重組,其外債佔GDP比例估計也只有220%左右。斯圖加特大學歷史學家龍貝克-亞申斯基(Ursula Rombeck-Jaschinski)向德國之聲直言:「你甚至可以說,倘若沒有債務協議,(西德)經濟奇蹟根本不可能發生。」

問題在於60年前的舊例是否真的可以照抄。鼓吹西方免除窮國債務運動Erlassjahr的領袖凱澤(Joachim Kaiser)對此感樂觀,指希臘可仿效當年德國,訂下只有貿易順差時才償債條款,令債權人有意購買其貨品,刺激出口增長。但愛爾蘭報章專欄作家鮑爾(Jim Power)質疑,德國當年不只得益於債務協議,亦是刻苦勤勞工作和自我犧牲,才換來徹底的經濟重建;惟希臘會怎樣利用削債卻令人成疑,雅典有債務違約前科,經濟和財政管理亦表現差劣,「即使希臘得到債務協議,下一場危機再現只是時間問題」。《金融時報》專欄作家(Gillian Tett)則指出,二戰時同盟國對西德的控制相當充裕,但歐洲內部的權力現時卻更混亂分散,究竟誰人有權「一錘定音」勾消希臘欠債實屬疑問。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希臘政府為了換取2400億歐元(約2.1兆港元)國際援助,過去幾年推行嚴苛的削支措施,雖然成功消滅赤字和走出經濟衰退,但經濟規模大幅縮水25%,民眾生活苦不堪言,全國失業率高達26%,年輕人失業率更接近一半。

齊普拉斯月前揚言,一旦上台後會廢除緊縮措施,要求歐盟、歐洲央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同意希臘撇債,甚至一度威脅停止還債。不過他近日放軟口風,表示不會以退出歐元區作要脅,但堅持要求與「三巨頭」就援助條款重新談判。不少歐洲領袖近日放風,希望希臘能留在歐元區,但重申希臘必須還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