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15年1月19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 瑞郎與歐元脫鉤之啟示

【經濟日報/社論】 2015/01/19

上周四瑞士央行無預警棄守三年多前實施的1歐元兌1.2瑞士法郎匯率底限,讓瑞郎與歐元脫鉤,此舉震驚全球

上周四瑞士央行無預警棄守三年多前實施的1歐元兌1.2瑞士法郎匯率底限,讓瑞郎與歐元脫鉤,此舉震驚全球金融市場,也導致瑞郎兌歐元和美元匯率一度飆升39%,創下金融市場最急速升值的紀錄。瑞郎是全球主要避險貨幣之一,瑞士央行此舉不僅反映小國央行的無奈及不可預測性,而且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後續發展深值關注。

瑞士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經濟繁榮穩定,也是全球風險資金的重要避風港。在歐債危機爆發後,歐元區資金為避險大量流向瑞郎,導致瑞郎兌歐元大幅升值,嚴重衝擊瑞士鐘表、巧克力等製造業出口,瑞士央行遂於2011年9月設置1歐元兌1.2瑞郎的匯率門檻,以防止在歐債危機期間瑞郎不斷升值。

理論上,要守住瑞郎匯率門檻,瑞士央行只要啟動印鈔機,即可無限制供應為保值而購買瑞郎的外來需求,但抑低瑞郎匯率亦導致瑞士央行外匯儲備不斷增加,資產負債規模已擴大至瑞士GDP(國內生產毛額)的80%,比美國等實施量化寬鬆措施的國家還高,而且近來因為石油及大宗商品價格暴跌,以及盧布和依賴資源出口的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劇貶,避險資金湧入瑞郎有增無減,對瑞士央行的壓力愈來愈大。

但壓垮瑞郎匯率門檻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即將在本周開始實施的歐元區量化寬鬆措施,此一由歐洲央行(ECB)推出的大規模新購債計畫,勢將導致大量歐元流向瑞郎,瑞士央行若要捍衛瑞郎匯率底限,勢必買入更多歐元,任由資產負債表的規模及風險繼續擴大。瑞士央行最終決定長痛不如短痛,因而無預警地取消瑞郎匯率底限。從政策宣布後瑞郎匯率飆升來看,過去底限和市場評價實在悖離太遠。

瑞郎匯率底限取消的影響是多層面的。瑞郎大幅升值對瑞士經濟造成可觀衝擊,不僅出口將受到更廉價的歐元區尤其德國產品的競爭,而且對經濟極為重要的觀光旅遊和金融業亦無可避免受到衝擊。持有巨額歐元的瑞士央行不僅會蒙受立即的巨額匯兌損失,而且其政策可信度及維護金融穩定的能力勢必受到質疑,對瑞士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產生負面影響。

瑞郎和歐元脫鉤,也將引發另一波全球金融及匯率波動。首先,因為瑞士央行不再支撐歐元,可能加重歐元貶值趨勢,而且受熱錢可能轉向的影響,包括丹麥、瑞典等和歐元連動性高的貨幣,亦可能跟進棄守匯率防線。ECB量化寬鬆政策實施的規模,也勢必因德國、荷蘭等歐元區核心國家擔憂金融動盪,致受到牽制甚至附加各種限制,ECB角色及貨幣政策有效性也必然受到更多檢討。

其次,瑞郎升值對享有貿易順差國家的貨幣及有避險功能的貨幣造成升值壓力,上周五亞洲貨幣包括日圓、韓元、新台幣等紛紛勁升,一反近月來貨幣競貶走勢,反映未來全球匯率波動勢必加劇。

再者,因為全球金融不確定性升高,以及投資者對各國央行政策可能產生的不信任感,將影響全球金融結構調整及新金融秩序建立的速度和期程,不利金融及經濟的長期穩定。

對台灣而言,瑞士央行棄守瑞郎匯率底線至少帶來以下啟示:其一,匯率政策長期悖離市場機制,是要付出可觀的代價,而且拖得愈久,成本愈高;其二,在美國聯準會(Fed)、ECB等大型央行主導的市場趨勢下,小型央行並無阻擋市場力量、逆勢而為的能力,瑞士央行政策大轉彎就是鮮明例證,足以作為借鑑;其三,全球央行政策的分化及協調性愈來愈差,在美國今年可能升息及歐洲、日本等可能擴大寬鬆政策的反向巨浪下,「優勝劣敗、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是唯一生存之道。台灣要有所覺悟,自立自強,才能不被巨浪所吞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