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

小麥

【品種來源】本品為小麥的成熟穎果。不沉於水者為浮小麥

【性味歸經】甘,。歸心、脾、腎經。

【功效】能養心益脾,除煩止渴,利小便。

【主治】

用於婦女臟躁,喜悲傷欲哭。以本品與甘草、大棗配伍。(《金匱要略》甘麥大棗湯)
用於慢性泄瀉,虛寒痢。小麥麵炒令焦黃,溫水調服。(《飲膳正要》)
用於煩熱不安,消渴口乾。以本品煮粥食。(《食醫心鑒》)
用於小便不利而有熱者。以本品同通草煎湯服。(《養老奉親書》)
【文獻別錄】

《內經》稱小麥為心之穀,善補心氣。常用於心氣不足所致之心神不安。
【用法用量】30~60克。煎湯,煮粥等。

【現代藥理】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粗纖維、谷甾醇、卵磷脂、精氨酸、澱粉酶、麥芽糖酶、蛋白酶、維生素B等。

《本草備要 》小麥 (補)

味甘微寒。養心除煩,利溲止血(1)。

「麵」甘溫,補虛養氣,助五臟,厚腸胃。然能壅氣作渴,助濕發熱。陳者良(2)。

「浮小麥」(3)鹹涼。止虛汗盜汗,勞熱骨蒸(4)。

「麥麩」醋拌蒸,能散血止痛,熨腰腳折傷,風濕痹痛,寒濕腳氣,互易至汗出良(5)。

【註】

1.時珍曰:《素問》麥屬火,心之穀也。鄭玄屬木。許慎屬金。《別錄》云養肝與鄭說合。思邈云養心與《素問》合,當以《素問》為準。按:「麥」秋種夏熟,備受四時之氣,南方地暖下濕,不如北產者良。仲景治婦人臟燥證,悲傷欲絕,狀若神靈,用大棗湯,大棗十枚,小麥一升,甘草一兩,每服一兩,亦補脾氣。聖惠方小麥飯,治煩熱少睡多渴。

2.寒食日,紙袋盛,懸風處,名寒食麵,年久不熱,入藥尤良。
3.即水淘浮起者。
4.汗為心液,麥為心穀,浮者無肉,故能涼心,麥麩同功。
5.麥之涼全在皮,故麵去皮即熱。凡瘡瘍痘瘡,潰爛不能著席者,用麥麩裝褥臥,性涼而軟,誠妙法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