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瘋狂翡翠症候群 延燒中國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商業周刊中文版/瘋狂翡翠症候群 延燒中國
經濟日報╱本報訊 2013.12.18 02:56 am

2009年緬甸公盤的翡翠原料拍賣成交額達1.91億美元,其中超過90%的原料都是被中國客拍賣。「內地(大陸)人有彌補心態,一大班富有階層造就了新一批市場的推動力。他們時興圈子消費,即圈子裡有一個人買了翡翠,同圈的人都會去買同等的作比較或作同類。」在香港、深圳及北京都設有翡翠零售店舖、秋眉翡翠董事長嚴軍說。

香港寶石鑑定所鑑定專家吳飛洋亦表示,華人社會已進入「黃白綠時代」:「黃是指黃金,白是指鑽石,綠就是翡翠。」里昂證券駐香港分析師Aaron Fischer較早前接受《商業周刊/中文版》訪問時也分析說,現任國家主席習近平反對政府官員鋪張浪費,也推高了對翡翠的需求:「因為玉石比黃金或鑽石更加『分散』,官場贈送之間,不易發現。」

近十年,翡翠的價格在大陸需求推動下不斷攀升。在1997年香港佳士得秋季翡翠首飾拍賣會上,一串由27顆翠綠翡翠組成的珠鏈,拍出了7,262萬港元;1999年,一枚蛋面翡翠戒指以1,850萬港元成交。蘇富比指過去五年,翡翠價格上漲了四至五倍多,而絕大部分買家都是大陸商人。

「這些國內(大陸)人通常都經外人去拍賣,不會公開身分。而開價的價錢真的可以說漫天開價,一隻翡翠手鐲,2003年20萬,十年過去400萬,是20倍,比投資地產更大利潤。」嚴軍說。

正所謂,「黃金有價,玉石無價」。「市場定價無序,泡沫就是這樣打出來,」香港珠寶學院院長歐陽秋眉說出了要點。

「近年很多國內人突然找我做顧問,(其中一個)她本來是賣水果的,突然去緬甸賭石,她真的很大膽,買了質素很差的石回來。」歐陽秋眉說到最近的特殊現象,因為大陸人見利潤高,所以就一窩蜂去買翡翠,「他們跟我說,糧油一分利,百貨十分利,翡翠珠寶是百分利。」

歐陽秋眉指,她曾與大陸的翡翠商會作粗略估計,現時大陸就約有200萬人加入這新行業,包括加工及買賣。「80%是本來不了解翡翠的,他們會用錢去請我們這些專家做顧問,去鑑定及估價,但當然,有很多不專業的人,會被他們用錢買通,然後定一個假價出來。」歐陽秋眉透露說。

除了國內買家炒作,今年公盤現場就第一次看到許多來自日韓及歐美的商人來投標。「他們主要目的都是在投標成功後炒高原料,然後再轉手到中國商家獲利。」嚴軍說。結果是翡翠原料價格在炒上炒下,瘋狂上升,最昂貴的是冰種無色的翡翠原料,1996年是每公斤1,500至2,000元人民幣,2013年每公斤已超過1萬人民幣,而且還在不斷攀升。

如今「瘋狂翡翠症候群」還會在中國持續多久?沒有人能夠精準預料。

閱讀秘書/什麼是翡翠?
翡翠在礦物學中稱為硬玉,由於所含的質料不同,造成翡翠不同的顏色。緬甸翡翠在清朝初開始大量引入中國,為了區別中國出產的和田玉「翠玉」,而被稱為「非翠」,後再改稱為「翡翠」。全球逾90%都來自緬甸,亦只有緬甸能出產寶石級別的翡翠。 


習近平
奢侈品
薄熙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