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13年6月8日 星期六

美製造業重生 衝擊新興國

2013年06月08日 15:34

  美國製造業浴火重生象徵全球經濟的結構調整,可望提振美國的長期經濟成長與美國資産價格,而商品大國和新興市場可能成為輸家。

  過去兩年,農業、金屬和能源價格下滑,股市卻上漲。全球主要央行採行寬鬆措施是支撐股市的重要因素,但這無法解釋何以大宗商品和能源未受惠。

  摩根士丹利公司經濟學家普拉登(Manoj Pradhan)指出,部分因素是供給面問題,但更重要的是全球經濟正發生重大結構改變。他說:「美國追求再工業化,意味經濟可能重回永續成長,成為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競爭者,而不是過去50年來新興市場出口的消費者。」

  美國製造業復興的原因衆多,例如薪資差異比過去五年或十年前小很多,而美國境內提供新的能源供給來源,也為當地製造業帶來價格優勢。

  3D打印在內的新科技也正改寫全球供應鏈法則,讓製造地點更易於貼近消費者。不同於過去仰賴金屬模具、以原物壓鑄成品的製程,3D打印使用塑料或其它材質噴出成品。

  除先進科技以外,能源成本降低將使美國得以與中國或其它新興市場競爭。

  但美國勞動成本和資金成本相對較高(與中國相比),這意味美國事事都要更講求效率,包括使用大宗商品在內,這不利於未來的就業,但有利美國稅收。

  如果確實是美國製造業復甦壓低了大宗商品價格,未來可望出現更多例證。頁岩油和3D打印雖是衆所皆知的潮流,但可能僅處於初期階段。

  這對大宗商品價格走勢,以及澳洲、俄羅斯和巴西等商品大國來說,都是壞消息,這些國家可能已過度仰賴國際市場對原物料的強勁需求。長期影響複雜難料,但勢將衝擊所有資産價格,包括從貨幣和俯瞰悉尼港口的高檔公寓。

  如果其它條件無異,美國公債可能是較佳的投資標的,因為屆時美國不僅能源獨立,且在國內市場製造和銷售更多産品。

  這當然是長期趨勢,而且可能因為其它衆多因素(如美國國內疑慮和他地發現新能源蘊藏),導致速度放緩或方向逆轉。到時會有新的贏家和輸家。

  但未來五到十年間,投資人有充分的理由留心大宗商品價格走勢,並審慎樂觀看待美國資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