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11年1月1日 星期六

席勒:金融是高尚的專業,應心存正念

專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席勒:金融是高尚的專業,應心存正念

作者:林讓均
出處:2015年1月號《遠見雜誌》 《遠見雜誌》第343期

 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後,美國華爾街為代表的金融界被指為罪魁禍首,甚至被罵為投機者、騙子!即便如此,席勒仍挺身為金融體系辯駁,甚至寫了《金融與美好社會》(Finance and the Good Society)一書,闡述金融在社會中應扮演的角色。

     2014年12月,席勒授權天下文化出版了繁體中文版本《金融與美好社會:諾貝爾經濟學家帶你認識公平、效率、創新的金融運作》,並接受《遠見》獨家專訪。


全球經濟先知 兩次神準預言
     「席勒身為預見金融浮濫的權威分析者,當他開口為金融辯護時,我們都應該側耳細聽,」《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夫(Martin Wolf)對席勒這本書下了註解。

     的確,若說席勒是全球經濟的先知,一點不為過。

     現年69歲的席勒曾準確預言兩次全球經濟危機。在2000年前,全球股市一片榮景,泡沫經濟當道,席勒當時出版《葛林斯班的非理性榮景》(Irrational

     Exuberance)一書,預言股市風險,該書上架不到一週,以網路股為主的美國那斯達克指數(NASDAQ)即跌破5000點,當年度更重挫五成,至今還未回到歷史高點。

     當時席勒比較美國近140年來的股票本益比,警告美國股票指數過度翻揚已與實際情況背離。他在兩週內上遍美國各大媒體,該書也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奠定大師地位。

     但席勒神準一次後,再度神準第二次。號稱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大危機的2008年金融海嘯(2007年底即引爆),居然也被他預測到。

     2005年席勒即對1997年以來大走多頭的美國房市提出擔憂,認為這個房市泡沫「就像是1999年秋天的股票市場」,鐵口直斷泡沫隨時會吹爆。果然,兩年後的金融海嘯正是由美國房市次貸危機吹響號角。

     一頭金髮、紳士形象的席勒,每次預言背後都有一套扎實研究與數據支撐。他與另一位經濟學家卡爾.凱斯(Karl Case)共同創立「標準普爾∕凱斯─席勒房價指數(S&P's∕Case-Shiller Home Prices Indices)」,被視為全球最權威的美國房市指標。


改進資產預測法 獲諾貝爾獎
     在股票市場上,席勒也建立CAPE(景氣調整後的本益比)。以標準普爾500指數目前的市場價格,除以過去10年的平均盈餘,且經過通膨調整,所得出的比率用來檢視股價波動。

     與實務相結合的學術成就,讓席勒連番獲頒殊榮。2011年,被《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選為「對全球金融最有影響力的50位經濟學家」。

     2013年,更與法馬(Eugene Fama)和韓森(Lars Hansen)共同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理由就是這三位學者建立了資產價格的實證分析模型,改進了對債市、股市與房市長期走勢的預測方法。

     身為新凱因斯派的經濟學家與當代行為經濟學的主要創始人,席勒認為「市場背後那隻看不見的手」並非完全理性,很多經濟活動受到「動物本能」的宰制,導致人們產生非經濟性動機之下的非理性行為,而這也是造成市場波動的主因之一。

     2009年,他發表了《動物本能:重振全球榮景的經濟新思維》(繁體中文版由天下文化出版),就被美國總統歐巴馬指定為施政用書。

     儘管精準預言兩次世紀大泡沫,但在耶魯大學執教鞭的席勒對金融體系還是抱持樂觀。

     《金融與美好社會》這本書的出版背後還有一個有趣插曲。2011年在「占領華爾街」的反金融氛圍中,席勒受邀演講,沒有特別提到金融業被指控的種種罪名,引發聽眾憤怒,連他都相當驚訝。

     「其實,我是和聽眾站在同一邊的,當天的演講是希望金融市場為所有人服務,進而使金融民主化,」他在序言中指出,回應金融危機最好的方式是使用更好的金融工具,並持續創新,以彌補漏洞,而非減少金融活動或透過削減支出來解決。

     以下是席勒接受《遠見》專訪中的精采摘要:

低利率、科技革命是大趨勢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你提到金融創新是重要的,但如何處理因之而來的挑戰?例如貪婪、不道德等?

     席勒答(以下簡稱答):我們需要好的政策管理者(regulators),但這些人才往往被貶低,薪水低、士氣低落。政府必須給予這些人才夠好的薪資福利,讓他們能有長久的、有榮譽感的職涯發展。

     政府總是因為預算問題而付出低於市場水準的薪水。金融體系的廣告預算甚至高於政府的人才支出,但政策管理者是更重要的,可以預防像是前幾年的金融危機。

問:2008年金融海嘯後,人們似乎對金融體系有敵意,覺得金融人太貪心了,你怎麼看?
     答:沒有快速的解決方案,總是有貪心的人,所以需要更好的教育。當我講授金融課程時,我總是告訴學生,這不是為了你個人的成功,也不只是讓你賺大錢,更重要的是如何運用這些錢,我希望他們永遠記得自己是社會的一分子,幫助更多人。

問:金融海嘯後,你覺得有哪些大趨勢正在金融體系中發生?
     答:危機後的一個奇怪趨勢是,許多國家面臨低利率環境,不只是因為各國央行在政策上調低利率,更是因為許多國家面臨長期的低通膨率,近期甚至有些國家是負的通膨率。這代表在未來的10~20年,人們在賺取財富的同時也將承受較高風險

     低利率有更根本的原因,就像是不利於消費的悲觀主義在全球蔓延。

     另一個被我視為最關鍵的大趨勢就是「科技革命」,這讓人們憂慮在變化快速的新科技中,是否能保住工作和小孩未來?而新科技所引發的焦慮,也可能加大世代間不平等。

倡金融民主化 讓更多人參與
問:你在書中倡導「金融民主化」,這是什麼概念?
     答:打造一個成功的經濟體最重要的就是「海納百川」(inclusion),儘量讓更多人有參與金融體系的機會,並保障那些在其中發揮所能的人,讓他們不至於因為經濟不景氣受到傷害。

     所以我們有創投家,這是現代經濟體中的重要角色,他們為高風險、可能倒閉的新創事業提供融資,並設立了一些機制讓這些新創事業一旦倒閉,參與其中的人也不會受到太大傷害。這是一種成功經濟體中可加以複製的模式,正是金融民主化的實踐。


問:你在本書介紹了18種金融體系的角色,你認為哪些角色被低估?
     答:我認為「政策管制」這個角色被低估了,不是我們需要更多政策管理者,而是需要更多好的規範(regulation)。另一個應該支持的就是金融研究,像現在大數據滿天飛,政府就應該設立相關研究計畫。

     此外,衍生性金融商品被認為是邪惡的,人們總指責它是導致泡沫的禍首,但我想只要衍生性金融商品能夠好好設計並合乎規範,其實是好事。

問:金融機構的CEO常被認為太高薪了,你的看法?
     答:我認為在CEO的薪酬結構中容易有濫用情況。高層人士通常會酬庸對方,彼此幫忙(加薪),可制定良好的薪酬審議流程來避免弊端。

     CEO的薪酬計算複雜度很高,有些公司願意花較多薪酬來聘請有相對應才能的CEO,但當然也有些CEO的薪酬行情被高估。我倡導以保險制度來避免不平等。

問:怎麼看2015年全球景氣?
     答:美國聯準會預告2015年升息,但我認為美國經濟不如表面這麼強勁,例如建築開工率雖拉高,但仍位處低檔。

     歐洲確定得保持低利率,因為歐盟經濟仍虛弱,許多國家的經濟也都疲軟,短期內應不會陡升利率,我想對大部分的國家來說,維持低利是目前最好的對策。但俄羅斯的經濟正遭逢大麻煩,逼得俄羅斯央行不得不急速升息(以救匯率)。

中國經濟強勁 城市變化驚人
問:對中國經濟前景的看法?
     答:中國經濟走勢依然強勁,儘管GDP成長減緩,但還有7%的高成長率。

     2014年我到訪上海、寧波等地,城市變化之快令我驚訝。每次我到訪中國都覺得更國際化、更融入世界經濟。

問:你建議如何改變對金融教育的思惟,注入更多人道精神?
     答:我有一個關於金融市場的線上課程,放在coursera的英文網站上,近期會建置簡體中文字幕的版本。

     年輕人進入金融業會被某些人看作是丟臉(shameful)的事,好像只是一心想賺大錢,但我卻認為金融業是高尚的專業(noble profession)。有時金融人能在市場上賺大錢,主要是因為現在科技功能太強大,因此每個人使用這些工具時都應該心存正念,用在好的目的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