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10年9月7日 星期二

九品中正

試述九品中正制產生之原因、內容及影響 。

第一,魏晉時由因士人之流徙,故漢代察舉制下的鄉舉里選不行,故要以九品代之 。鄉舉里選基於事實,孝子須有孝行,廉吏須有廉蹟,是事實形成個人在鄉里的聲望,稱為鄉論鄉評,如同現在的社會輿論,是優是劣,難以假藉。

鄉評是地方公意,必須受評者久居斯土,無形中養成,在社會安定時才可做到。反之,可受推舉者,若居所不定,鄉人未見其事蹟,鄉論則難以下論。而漢末大亂,人口流徙,戶籍紊亂,鄉論不能建立,鄉舉里選也不能實行了。

於是以該地之賢能有識者,出而評論當地之人少優劣,以代鄉論於是有九品中正制之產生。

第二,行九品制是要改進漢末察舉之頹風 。因後漢察舉流弊叢生,選舉為郡國官吏把持,至曹操秉政,唯才是用,不求德性,社會風氣敗壞,鄉舉里選己不可行。

第三,行九品制是要抑制後漢浮華標榜之風氣 。東漢時士人為急功求名,不務實學,競浮虛名,自難發掘真正人才。再者漢未用人,只重才能,忽視品德,曹操總攬大權,用人惟才,只要有才能,不論有任何污點惡蹟,均可獲得任用。這種措施,更使以德行為主的鄉舉里選,摧毀無遺。故不得不以新制度來選士,遂有九品中正制之產生。

最後,魏時行九品是要鞏固曹魏權 。後漢的選舉制度,長官對察舉與辟召負很大的責任,但長官與皇帝的關係和長官與門生、故吏的關係構成二重的君臣觀念。 但曹氏父子掌握政權後,對於皇帝的統制大下內涵著長官與門生故吏的結合關係,自然不能容忍。中正設立於地方,但中央有司徒和尚書吏部主任免之事,中央收回地方官之用人權。

  九品法原為權宜之法,但竟一直施行四百年之久,期間產生的影響著實不少 。首先,九品法鞏固曹魏政權 。中正制度建立後,把漢末大族名士操縱的評議變為官家的品第,遂使士大夫的清議被政府有效的控制。曹魏時代便是用此制度,鞏固其統治基礎;而且初行此制度時,亦扭轉了漢末漫無標準,各自援用私人的流弊,得以澄清吏治。曹家得天下,與此制度實有密切的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