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難用 工荒并存
珠三角人資鸡肋真相調查 2010-03-30
(據香港商報報導)近期被媒體熱炒的珠三角「民工荒」、「用工荒」,讓不少應屆大學生們大跌眼鏡,他們發現,在廣州找份工作挺難。近日舉辦的一個廣東高校畢業生供需見面會,提供1500個崗位,應聘者超過5000人,廣東省教育廳預測,今年到粵謀職的大學生總數將達到60萬人,比去年增加兩成,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在人力資源明顯供過於求之下,緣何珠三角企業仍大呼「用工荒」呢?記者在東莞、佛山兩地采訪發現,「優先招收農民工,無農民工才考慮招職高中專生,無奈之下才招用大學生」,這已成為不少企業的招工潜規則。佛山一位老闆道出個中原委:「想招的農民工少了,不想招的大學生越來越多,迫於政府保就業壓力,大多數工廠實際面臨『人資鸡肋』的兩難境地。」商報記者李苑立
真假「工荒」 盼雙全解決之策
從「民工荒」到「用工荒」,兩個叫法相似的詞汇背后折射出的概念并不相同。「民工荒」是真,因為農民工已經看淡了珠三角的藍領生涯,理性地回歸鄉野,實質是向不完善的社會制度告別。「用工荒」則反映出企業苦悶的心態,在用工成本上與現實做最后的抗爭。「人口紅利」真的開始消退,企業惟有咽下雞肋懷念從前。政府絕不能無視以上兩點,要找到解決目前用工癥結的良藥,必須智勇雙全。單方面制訂最低工資標準,要求企業無條件執行時,是否考慮到珠三角企業并不掌握產品的定價權,人工漲價產品不漲,哪個老闆願意干賒本的生意?主動投入資金扶持就業時,政府不能出錢了事,而要長效跟踪。如對「就業零過度」采用人均補貼600元的辦法,錢花去了,短期內就業數據好看了,但這筆費用很快成為一些企業與培訓中介變相的賺錢工具,半年之后的失業數據大反彈,政策目標何以實現?大學生「求職難」,而企業面臨「用工荒」,這實際上反映了人力資源市場上的供需矛盾--貨不對板。政府必須在學校教育乃至人才培養上予以正確引導,才能緩解這種供需矛盾。此外,如何減輕企業的負擔,讓企業「輕裝上陣」,也是政府制定政策時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因為企業才是用工者,如果企業都活不下去,何談解決就業難呢?
市場怪象求職難招工亦難
每年3月至5月,珠三角都會涌現求職大潮。過去30年間,快速發展使得全國的人力資源大量涌進,珠三角成為中國解決就業的主戰場之一。今天這個戰場遇到了危機。華南理工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劉老師說,從去年就關注到了求職難與用工荒并存的怪現象。他說:「現在60%的畢業生就業選擇廣州、深圳,80%的選擇在珠三角,90%的學生不願走出廣東省。金融危機之后,珠三角人才需求量明顯減少,而內地尤其是中西部地區一直人才緊缺,華工鼓勵學生去內地就業,對去西部欠發達地區工作的畢業生,學校給予就業獎勵金2000元。」但顯然華工推出的這筆2000元西部就業獎金吸引力并不大,大多數學生去西部意願不強,即便珠三角人才激烈競爭,也多抱著有機會脫穎而出找到一份好工的心態。河南籍的武漢某高校應屆畢業生小皮,春節后就來到廣州,擠住在華工大一高中同學宿舍中,他每天都抱著一疊疊簡歷,往返於各類招聘會場,手機24小時不離手,隨時等待面試通知,但半個月過去了,他的自信心屢受打擊。小皮告訴記者:「心水公司不上門,工作就要當農民工。但我還得堅持,月薪低於2000的小企業不太想考慮,再等等吧。」華工就業指導中心調查顯示,持小皮這種心態的學生為數不少。這對最缺人手又不可能提高待遇的中小企業來說,無疑是不小的挑戰。在3月13日華工的招聘現場,記者看到300多家招聘企業中,TCL、蘇寧電器、騰訊網等知名企業僅十來家,大多數招工企業都是默默無聞的中小企業。
用工怪圈被迫招收大學生
3月份正是大中專學生求職高峰期,如果僅從人數上看,20萬人的用工缺口應該很快被約60萬求職的畢業生填上的,但現實情况并非如此。在華工招聘會上求職的學生告訴記者,現在企業用工的苛刻程度令他難以接受。首先要求有一兩年工作經驗,這是給應屆畢業生當頭一棒;其次是待遇較低,入職薪金大多剛好超過最低工資標準,與農民工看齊。最重要的是工作也不穩定,試用期內企業若有訂單,還能保住飯碗,沒有訂單則只能另謀職業。還有不少求職學生表示,有些崗位看起來要求條件不高,遞上簡歷后卻很難接到面試通知,后來才了解到企業根本不想招應屆畢業生,有的企業來專場招工完全是政府邀請必須參加的一種任務,收到的一大摞簡歷其實就是一堆廢紙。那麼企業所言的「用工荒」是怎麼回事呢?番禺某公司行政人事經理何小姐坦言,公司從事LED照明產業,戶外工作量大,參加校園招聘會希望能招到肯吃苦又懂電工知識的男生,簡歷收到不少,但面試交流談到具體工作與待遇時,發現真心想做這份工作的同學不多。何小姐說:「有許多同學表示能來上班,但仍可以看得出是應對目前就業壓力的一種被迫選擇,一旦有不如意,隨來隨走的情况時有發生。基於這個考慮,公司的態度是寧願季節性聘請農民工工作,也不願招心浮氣躁、眼高手低的大中專學生。」但何小姐又表示,3月之后農民工很難招到,企業還是感覺缺工。廣州南方人才市場一位人士分析,用工是企業行為,就業是求職行為,用工荒與就業難同時出現是一種社會現實。這說明中小企業普遍需求的還是價廉的熟練工人,而大中專院校的普遍擴招后,人才資源已經嚴重超過了需求,老闆不會高價請同等需求的人才。
企業吐真言
3個中專生不如1個農民工
今年2月廣東「兩會」期間,有港澳政協委員報料,珠三角招工太難,由此引發媒體追踪,「民工荒」被媒體大炒。春節過后,據廣東人力資源與保障廳統計,農民工陸續返崗率很快達到95%以上,「民工荒」告一段落,但珠三角隨之又出現「用工荒」。據廣東省人力資源與保障廳3月初公布的數據表明,目前全省用工缺口仍有20萬人左右,為此政府組織了多場「南粵春暖」大型下鄉招工活動。東莞一位被組織到雲浮、韶關參會的鞋材企業主透露,「南粵春暖」組織招工的效果非常好,企業找到了一批農民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用工荒。但現在每天有上萬名大中專學生前往東莞求職,企業緣何舍近求遠招農民工呢?這位企業主坦言:「春節放假前我們就鼓勵農民工帶同鄉來廠,將給予50~100元不等的獎勵。企業最需要的還是農民工,3個中專生都不如1個農民啊。」他分析,在提供待遇方面,農民工可采取靈活就業方式來交納社保費用,比中專生要少一半以上。農民工一般經過半個月的培訓就能適應生產線流程,半年之后就可成為熟練工,在應對經常性的加班方面,農民工的接受能力與吃苦精神比大中專生要強得多,所以企業生產線員工絕對優先選擇農民工。番禺某企業人事經理何小姐表示:「企業也需要中層管理與技術人員,這類職位較多從大學生中招收,但畢竟這類職位不多;另外民營企業大多是家族式管理,把家里的年輕人送到高校讀個MBA回來從事管理,更讓企業放心,這種心態也是企業感覺找不到合適人選的原因。」
人資鸡肋成因
校企政合力弱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訂單較急的企業招不到心水的農民工,最終還是選擇了大中專畢業生。一位深圳的港企老闆說,招收大學畢業生,企業成本要上升兩成左右。「并非是企業克扣農民工的待遇,這只是個無奈的選擇。畢業生要管檔案、要簽合約,按新勞動法買社保,還要休帶薪年假等。」這位老闆表示:「許多中小企業受金融危機重創,劫后餘生哪來錢加工資?除非政府先大幅減稅,否則無疑是逼企業關門。」實際上政府近年為應對就業危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去年廣東出台政策,向接收大中專畢業生的企業按人均每月提供300至600元不等的見習補貼,最高補貼6個月。但記者發現,這種補貼并沒有起到促進就業的長效作用。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這個政策在實際執行中,一些企業與培訓機構合作,將招來的員工先引到培訓機構進行所謂的就業零過渡培訓,甚至還要再收取學校或學生一部分費用,培訓完畢后,收到政府資金的企業與培訓機構分成,畢業生只能得到一紙所謂的技能優秀的證書(并不完全負責就業),這與政府的初衷漸行漸遠。廣州開發區一位電子企業的老闆透露,當地政府經常發文,要求企業參加各類招聘會,這類招聘會花了大量的財政經費,但企業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為了應對形式,有些企業只收簡歷不招人,三天的招聘會參加一天就撤。這位老闆建議,政府倒不如去粵西、粵北地區請富餘農民工來開發區,把他們安排到企業生產線后,把錢直接打到企業,這樣效果會好得多。至於越來越多的大中專學生的就業如何解決?
廣州商貿職業技術學校李校長在接受采訪時坦言,現在不少學生動手能力與社會需求還有差距,如果現在學校教育不惟學歷至上,大中專生能放下身段向農民工看齊,就業難與用工荒并存的怪現象就會得到解決。
工業4.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