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05年11月2日 星期三

一年半不到,廿萬人倒帳一千億(財訊月刊)

銀行界驚爆消金大呆帳
一年半不到,廿萬人倒帳一千億 財訊月刊
2005-11-02 賴寧寧


在三五八政策的緊箍咒下,各銀行的雙卡呆帳逐月現形,這波高逾放風潮直逼幾年前的企金壞帳風暴,也嚴重侵蝕銀行獲利。

台新銀行七、八月分別轉銷了信用卡、現金卡呆帳八•二三億元、一一•七三億元,雙卡呆帳轉銷金額不止攀高,累計今年一至八月雙卡也轉銷了高達五十四億元的呆帳,排名第一;今年現金卡放款餘額衝高到八五○多億元,登上現金卡霸主的台新,在搶下龍頭寶座後呆帳也同步飆高,加上信用卡呆帳激增,引起市場對雙卡呆帳的疑慮。

消金市場千億呆帳 二十萬人信用破產

事實上,不止台新銀行轉銷呆帳金額創新高,今年一至八月雙卡合計轉銷金額超過十億的銀行有十二家,其中聯邦、中華、誠泰、萬泰、慶豐、日盛等六家今年一至八月的稅前盈餘甚至低於轉銷金額,顯示雙卡的呆帳壓力已嚴重侵蝕到二、三線銀行的正常獲利。不過,雖然轉銷呆帳金額激增,但是台新、中信這兩大雙卡發卡行,獲利依然亮眼,台新前八個月稅前盈餘將近百億元,中信也高達一二九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一五%、三•五%。

各銀行七、八月轉銷呆帳金額大增的主因,和金管會要求各銀行從七月開始,信用卡、現金卡逾放「三五八」分級管理標準從六個月縮短為三個月有關,即雙卡逾期三個月以上、逾放比超過三%以上提改善報告,五%以上糾正,超過八%將被要求停止發卡。由於這道緊箍咒,使得七月各銀行的雙卡逾放比同步飆高,其中現金卡逾放比超過三%以上的是土銀、北商銀、中華銀、寶華銀、日盛銀五家,而中華、寶華、日盛更超過五%以上,信用卡超過三%的銀行是土銀、合庫、華南、台企、北商銀、誠泰、陽信、中華、復華、寶華、日盛等十一家,其中寶華更高達一○%。

為避免被盯上,各發卡銀行都拚命打呆,降低逾放比,八月揭露的逾放數字,經過各銀行的「努力」,已初步見到成效,現金卡逾放比超過三%剩下北商銀、寶華、日盛三家,信用卡逾放比超過三%的則剩下華南、南企、復華、日盛四家,其中最令人驚訝的是寶華銀信用卡逾放比,在一個月時間內從一○%降到二•四%,原因是寶華的發卡量僅三萬七千多張,循環信用餘額不過二•七億元,單月轉銷二千多萬元,逾放比即大幅下降,對寶華而言,壓力較沈重的是放款餘額一百多億元的現金卡,八月逾放比仍有四•九%,排行第一。

從二○○四年五、六月各銀行在金管會要求下按月申報雙卡的業務、逾放資料以來,到今年八月為止,十六個月來信用卡轉銷呆帳金額四八二億元,現金卡轉銷呆帳金額二四一億元,兩者合計達七二三億元,如果加上金融界人士推估的小額信用貸款呆帳轉銷金額,估計這三大消費金融主力商品轉銷呆帳應有一千億元水準。如果每個人平均倒帳金額是五十萬元,那台灣消費金融市場在一年四個月時間內,有高達二十萬人信用破產。

雙卡為各銀行創造的逾放究竟有多嚴重?信用卡循環信用餘額(即授信餘額),八月分為四八五○億元,現金卡放款餘額為三一二一億元,兩者合計將近八千億元,和十六個月來轉銷的七百多億元呆帳相比,約八%左右,也就是說,雙卡的放款有八%已經損失,這還不包括尚未公佈數字卻已悄悄轉銷的呆帳,也就是雙卡實際逾放水準遠高於八%,對於部分體質較弱的銀行,逾放激增的情況恐難負荷。

六家銀行呆帳超過盈餘現金卡行情爆紅爆跌

以個別銀行來看,今年前八個月轉銷呆帳金額超過同期稅前盈餘的有六家,其中聯邦高達三十四億元,排名第三,稅前盈餘只剩下七億多;排名第四名的中華銀行,轉銷了二十四億元,稅前盈餘剩下三億多元;慶豐轉銷十一億,稅前盈餘剩五千多萬元;至於也轉銷十一億元的日盛,則出現一億多損失,如果再看前一年,這六家銀行轉銷金額也超過當年盈餘,其中中華銀行更出現十二億元損失,這六家銀行確實被雙卡呆帳壓得喘不過氣。

再以現金卡老大哥萬泰銀行為例,去年稅前盈餘為十二億餘元,全年提存呆帳準備前的盈餘為七十八億元,也就是說萬泰去年有六十六億餘元被呆帳吃掉,扣掉財報上的呆帳準備十六億餘元,剩下的五十億元就是去年度實際打掉的呆帳,其中雙卡八個月就轉銷了二十八億元,如果換算成全年,雙卡呆帳估計將近四十億元,占銀行壞帳七成多。

高壞帳吃掉盈餘的情況,從萬泰最近五年每年EPS不超過一元可見一斑,萬泰是最早引進現金卡的銀行,並在同業中殺出血路,「救急」立意佳的現金卡也讓同業眼睛一亮、紛紛仿效。不過,在日本可以大賺錢的現金卡,移植台灣卻有不同結果,也讓銀行開始比較起兩國不同的風土人情,萬泰甚至開始緊縮現金卡成長,最近幾個月的授信餘額幾乎原地踏步。

不過,對中信、台新這些一線銀行而言,儘管雙卡呆帳不少,但因有手續費收入加上其他業務仍賺錢,初步看來,這波呆帳風波未能撼動兩位消金老大哥的獲利能力。以授信比率來看,台新雙卡授信餘額約一千二百億元,約占銀行授信餘額的二一%,中信僅占一二%,由於雙卡的利率超高(現金卡一八•二五%、信用卡二○%),這塊業務對利息收入貢獻不小,不過,由於呆帳風險高,如徵審不謹慎,就會發生盈餘追不上呆帳成長的情況。

雙卡市場走向極端化賺錢恆賺,賠錢續賠

雙卡逾放激增讓二、三線銀行疲於奔命,金融界人士更指出,實際逾放的嚴重程度遠超過目前公佈的數字,估計這波雙卡打呆潮才剛開始而已。主要的理由是銀行採用作帳方式壓抑逾放,像現金卡就有銀行在客戶逾期時,將應繳利息滾入本金,讓客戶借款金額虛增,表面上授信餘額成長,但實際卻是逾期未繳的利息在成長,等到本利滾到一定金額壓不住時,才將該早已逾放的客戶呈報上去,這時沈醉在業務量成長美夢中的高層主管才會驚醒,想要踩煞車已為時晚矣。

另外,還有銀行未經轉銷程序直接把未揭露呆帳賣給AMC,這類銀行其實已擠不出盈餘來打呆帳,只好匆匆把呆帳轉賣出去,這種方式可讓逾放比突然大降,但損益不會太好;不過,由於金管會讓銀行出售呆帳損失可分六十個月攤提,這也是各銀行可以隱藏雙卡損失、保持每個月獲利狀態的方法。金管會曾經醞釀要求銀行一次認列損失,但在銀行的阻力下並未付諸行動。銀行界人士推估,如果要求銀行一次認列損失,銀行將會災情慘重。

曾經是銀行閃亮明星的雙卡真的沒有前景了嗎?金融界人士分析,不是產品本身出現問題,而是各銀行為充面子,拚命衝業績,未嚴格控管授信所造成的。事實上,除了中信、台新兩大賺錢的發卡行外,有些規模不大、但逾放控制得不錯的銀行還是有機會從這個市場獲利,像一銀、遠東、上海、安泰、新光銀,以及外商的花旗、匯豐、渣打都兼顧利潤與風險,仍有可為。

未來雙卡市場可能會出現兩種極端,即搶到市場的繼續獲利,不賺錢的繼續不賺錢,至於尚能賺點蠅頭小利的銀行,經過這次呆帳風波,會更謹慎把關,雙卡高成長的榮景已過,而「下一個消金的明星在哪裡?」恐怕是讓各銀行高層主管絞盡腦汁的大問題。



卡奴
卡債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