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1997年9月30日 星期二

天下雜誌:曹興誠力拚半導體霸主

 文 王志仁   天下雜誌197期

發布時間:1997-10-01

四月十日,競爭對手台積宣布投資四千億元在南科蓋晶圓廠。兩個月後,曹興誠率領聯電高層召開記者會,宣布更大規模的五千億元投資。

前一陣子飛利浦出售台積股票時,市場傳出曹興誠有興趣全數收購,以取得台積董事席之,台積發言人黃彥群還為此出來說明,強調這次釋股不會影響公司經營階層。
同業形容他是「梟雄」
對於一波波層出不窮的策略,許多人讚佩他為梟雄。談到對台灣半導體業的影響力,更有人將他與半導體教父張忠謀相提並論。天下雜誌去年的「企業聲望調查」中,在「企業家最佩服的企業家」前十名裡,半導體產業的兩大龍頭張忠謀與曹興誠同時進榜。
「老曹」始終沒出國留學 
在台中清水鄉下長大的曹興誠,父親是小學老師,曹興誠常自喻出身寒微。少年歲月,曹興誠隻身上台北讀建中,在建國南北路橋下租鐵皮屋,和一群計程車司機、三輪車伕同住,在當時龍蛇雜處的環境中,練就曹興誠日後極為硬漢的特性。

被許多朋友稱讚為「非常聰明」的曹興誠,求學過程相當順利,一路進入台大電機系。「還好他(曹興誠)沒有來美國,不然我們都沒有路可以走了,」曾任柏克萊大學校長的好友田長霖笑著說。
在那個「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的年代,曹興誠大學班上七十二個同學,畢業後陸續有六十四位出國,包括目前同在新竹科學園區的華邦電子總經理楊丁元、茂德電子顧問蔡南雄和矽統科技總經理劉曉明等。在美國的同學碰面常問,「老曹出來了沒有?」留在國內念交大管理科學研究所的曹興誠,難免有些落寞,「當時我的前途看起來有點茫茫然。」
聰明的「老曹」始終沒有出國留學,可是他日後的成就,連他自己都想像不到。
從交大管科所畢業,進入剛成立的工研院電子所,改變了曹興誠的一生。

民國六十五年,台灣的積體電路工業譜出序曲。這一年,台灣從美商RCA移轉七微米的製造技術,跨進矽器時代。以工研院電子所為核心的一批人,就是先遣的研發部隊。

這些人後來都是國內半導體界舉足輕重的人物。除了曹興誠,還有目前擔任工研院院長的史欽泰、世界先進總經理曾繁城和聯電第一事業群總經理劉英達等。

三十三歲就接掌聯電

從RCA移轉技術回來後,在經濟部推動下,電子所開始規劃成立公司,將技術結合市場。民國六十九年,國內第一家積體電路公司聯華電子成立。第二年,聯電需要一位副總經理,當時電子所所長胡定華在所內人才濟濟的博士群中,獨挑碩士畢業、年僅三十三歲的副所長曹興誠。

廣告

「做研究和經營事業不一樣,他(曹興誠)的話不多,但是意見很多,有大格局,」胡定華分析,至今他仍為當初的決定感到得意。

當時外界都不看好聯電,認為台灣沒有機會做積體電路。對於要不要去聯電,曹興誠不免有些猶豫。「他在考慮是要屯田駐紮,還是出去開疆闢土,」當時是曹興誠部屬,後來被他說服一起到聯電的宣明智指出。

曹興誠選擇成為電子所首批離開工研院,去開拓IC荒田的人。直到今天,曹興誠最看重的,就是能離開母公司到外面開疆闢土的人。

一進聯電,挑戰就接踵而來。

一場大火,使聯電預計在第二年損益平衡的理想泡湯。接下來,公司成立時的三億六千萬資本,兩年後光是研發就已用完,而增資八千萬的案子一提到董事會,立刻被以「錢怎麼一下子就不見了」為由否決。

曹興誠立即發揮他急中生智的長才,透過廣播向公司內同事鼓吹這個機會很好,募得四千萬,而回到工研院對老同事們演講,又募了六千萬,總計籌到一億,才解決燃眉之急。

挫折還沒結束。

民國七十四年,也就是聯電成立五年後,在政府民營化原則下,聯電率先上市,成為國內電子類第一家上市公司。結果大爆冷門,聯電以十三元一股上市,第一天就跌停,打破國內證券市場二十六年來的紀錄。第二天報紙以「聯電不來電」為標題,曹興誠回憶,證管會還把已當上總經理的他找去,叫聯電維持一下股價,曹興誠以與法不合,而拒絕出面護盤。

歷經考驗,曹興誠始終不懼。「領導人的成長與成熟,是在現實環境中磨出來的,特別是經過大小戰役後,」胡定華觀察。

政大科管所教授吳思華也指出,聯電是台灣第一個把積體電路產業轉成民間公司的,曹興誠和他的經營團隊,「證明了這一條路可行。」

成功將聯電轉成民營

曹興誠將聯電經營成功,開啟了台灣半導體業興旺之門。聯電之後,電子所後來又陸續獨立出台積、華邦和世界先進三家,而民間投入的則有茂矽、德、南亞和力晶等公司。這些公司去年營收加起來已突破一千億台幣。

學管理出身的曹興誠,經營企業除了注重有形的東西,更重視無形的一面。他指出,要看一個公司的體質,從財務報表只能看出四成,其他要看公司領導人的願景,以及是否有一個強的團隊,順境逆境都能合作。

「謀事者寡,則敗;謀事者眾,則成,」是曹興誠經營企業的圭臬,他相信集思廣益能創造最大效果。進入聯電後,他就開始組織核心團隊。

聯電的最高決策核心成員包括曹興誠、總經理宣明智和第一事業群總經理劉英達。平時個別分工,曹興誠負責策略和大方向規劃,宣明智精通業務,劉英達則擅長管理工廠,碰到重大決策,三個人碰面討論後就定案。

從電子所一路到聯電,三個人共事已達二十年。歷經半導體業三次景氣循環及無數大小戰役,整個團隊已累積十足的默契和革命情感。「彼此太熟了,一個動作就知道代表什麼意思,」宣明智說。

由於三個人都未出國留學,所以聯電一向被看做較為本土的公司。今年七月中,聯電邀請到台積前總經理布魯克加盟,外界認為布魯克可為聯電打開國際視野。布魯克目前也是聯電決策核心的一員。

競爭策略在主動出擊

曹興誠一向強調「人際關係的基礎是績效」,先把績效弄好,人際關係自然就好。

一位傳統產業大老,形容曹興誠太重績效,不重人際關係的個性,應該由「驕兵必敗」的古諺中多自我反省。

曹興誠分析人分主動出擊(proactive)和被動反應(reactive)兩種。他自認是極端的主動出擊型。即使遭受攻擊,也要積極反抗,絕不坐以待斃,從聯電積極申請專利上就可看出。

在遭逢幾次專利訴訟後,曹興誠非常鼓勵內部同仁申請專利。「當別人一直拿長矛來刺你的時候,好夕你手上也有個匕首可以反抗,」他說。去年在美國國內的專利數目排行上,聯電高居五十四名,是台灣排名最高的單位。

主動出擊的精神,更反映在企業競爭上。表現在外,曹興誠對競爭對手強悍,殺價、挖角和控告同業,引起同業批評。

國外大廠SGS-Thompson有一次到台灣告聯電、華邦和華隆微侵犯專利,這三家公司原本約定一起打官司。後來華邦自行和對方和解,使聯電和華隆微錯愕。案子結束後,聯電就到公交會告華邦背信。

去年開始,聯電各從競爭對手台積挖走資深副總許金榮,從華邦挖走資深副總溫清章,最近又把新加坡Chartered半導體的資深副總紀克非挖到聯電集團。

「人員的流動,就像NBA(美國職業籃球)球員的流動,球員和球隊各取所需,」聯電總經理宣明智認為人才互流是正常的事。

首開風氣給員工紅利

園區一家半導體公司主管指出,聯電不要一副財大氣粗的樣子,到處挖角,用錢砸死人,造成許多公司內部的幹部都待價而沽,破壞工作倫理。

一名創投業人士持平指出,曹興誠功高於過,他畢竟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帶動者,但應該自己多培養主管,不要老向同行挖角。

對於這些批評,曹興誠並不在意。「讓員工、董監事和股東高興就好,同業、媒體怎麼看並不重要。」

一位金融界的主管比較,曹興誠的做法不像日本人,日本人會找競爭對手坐下來,一起修理消費者,曹興誠是很典型的台灣作風,自己能存活就好。

對內,曹興誠很捨得給。讓員工入股分紅的制度,在國內就是由聯電帶頭推動。「別人說他像幫派大哥,因為他夠意思、對兄弟好、捨得給,」和曹興誠共事二十年的聯電總經理宣明智解釋。曹興誠不僅大方地給員工股票,還創造機會、給好的職位和頭銜。

他自認管理很簡單,就是邏輯加常識。從邏輯分析,將利潤分享員工,最能留住人才、累積專業,並且吸引更多人才進來,所以聯電開風氣之先發股票紅利給員工,造就園區內許多三十歲的千萬富翁。目前聯電管理階層(副理級以上幹部)共持有公司一二%的股份,比任一法人股東都大。

從常識判斷,曹興誠掌握人性對成就感的渴望,鼓勵員工為聯電集團創業。「出土開疆闢土,是我們最高的榮譽,」曹興誠藉由不斷成立新公司,讓部屬出去當總經理,打造新的舞台。

聯電的關係企業網綿密,透過聯電與各子公司間的互相投資持股,魚幫水、水幫魚,讓彼此的地位都更穩固。一位銀行家觀察,聯電集團內其中一家賺錢時,其他公司透過持股也可獲利,股票跟著上漲,這種槓桿效應來回運作,很像遠紡模式。

此外,曹興誠透過和東元、聲寶和交銀等策略夥伴交互投資,也更加穩固自己的領導地位。

一家外商投資銀行台灣負責人比較,聯電轉投資的公司眾多,像一顆榕樹,盤根錯節;而台積專攻晶圓代工,像一棵直挺挺的大王椰子。

財務操作靈活善布局

聯電的財務操作靈活,像發行海外公司債等,動作很快。政大科管所教授吳思華觀察,曹興誠都利用聯電賺錢的時候,去向銀行借錢,手中隨時累積一筆營運資金,以備擴廠或做其他投資。最近聯電花一百二十八億購買交銀股票時,曹興誠就號稱手上有五百億資金可運用。

曹興誠做事很仔細,向銀行借錢都會仔細看條文,把危險時抽銀根的條文拿掉。群益證券董事長陳田文回憶,兩年前群益幫聯電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時,曹興誠把整個合約看得很仔細,經常半夜一通電話打來,問他第幾頁第幾行的英文字是什麼意思。

曹興誠和整個聯電經營團隊共事多年,默契和經驗十足,使得聯電應變快,打不過馬上掉頭。譬如聯電過去做微處理器時,幾次遭英代爾控告侵犯專利,後來就收起來不做,等待下一個機會。

善於布局、努力將聯電轉型的曹興誠,在一九九五年看到好機會。

當時半導體景氣已熱了好幾年,特別是代工市場大好,專攻晶圓代工的台積產能滿載,許多客戶都要不到產能。台積採向客戶預收訂金的方式,引起一些客戶不滿,「給了聯電一個切入晶圓專業製造廠的絕佳機會,」幾位半導體業人士分析。

從一九九五年六月開始,曹興誠把美國前十名的IC設計公司,從第一名排下來,一一寫信拜訪,談合資蓋晶圓代工公司,幫對方生產產品。到九月時已和七家公司談妥成立三家晶圓代工公司,其中聯電出資二五%,但另外佔一五%的技術股,而每一家公司的七位董事中,由聯電指派五位。

合資案完成,聯電轉型成幫客戶代工的方向確定,剩下的工作是處理掉原本的自有產品。一九九五年九月中,曹興誠回國開始殺清庫存的自有產品SRAM,使得原本熱絡的市場驟然降溫,讓同業華邦和韓國三星措手不及。進入代工市場後,聯電馬上又將代工價格殺低一半,力爭市場。

曹興誠善於思考謀略,邏輯推理強,與他喜歡下圍棋、研究歷史,以及特有的讀書習慣有關。鑽研三國歷史極深的曹興誠,常自比是曹操的後代,並常以孔明和官渡之戰等三國中的人物或故事來舉例。

一路讀名校的曹興誠卻自認不是好學生。他指出,他不喜歡照學校排的課表上課,對於有興趣的科目,如微積分,他會集中時間讀到通透為止。

後來他在研究智慧財產權及競爭策略上,就用這種精神徹底研究,成為專家。國內對於智慧財產權的刑責部份,就是在曹興誠極力主張下拿掉。

在半導體界被認為人緣不怎麼好的曹興誠,私下卻非常講義氣。在好友田長霖的新書發表會上,他概然允諾買一千本書。清大校長沈君山向聯電募款,他因不是清大校友,所以言明比賽圍棋,以三段的實力向六段的沈君山挑戰,輸了後,曹興誠慷慨捐款兩千多萬。

李遠哲成立基金會,要補足那些從國外回來學者的薪水差額,曹興誠以聯電名義大方地捐了一億。另外,聯電還在交大和史丹佛設聯電講座,以四年一百萬美元,資助知名學者做研究。此外,聯電幹部對回饋社會也很熱心,長期參與新竹地區國中後段班學生的教學援助工作。

高段棋手只下活棋

曹興誠的人脈相當深厚。除了學術界的朋友,在企業界和東元的黃茂雄以及聲寶的陳盛沺都是好朋友。去年曹興誠成為國策顧問後,幫他自己打開政界關係,而進入交銀後,又可藉此打入金融圈,實力更強。「曹興誠是一個棋手,只下活棋,不會下死棋,」胡定華觀察。

有人認為,曹興誠的挑戰,是繼續提升自我格局。幾位半導體業同行指出,半導體市場那麼大,期望聯電不要老把戰場放在國內殺自己人。但聯電的人則認為有競爭才會有進步,才能提升台灣在全球半導體業的整體競爭力。

另外,目前晶圓代工業競爭的不是市場,而是人才。在密集向同業挖角之外,聯電能否快速培養更多人才跟上,是另一項挑戰。

愛下圍棋的曹興誠充分了解,下圍棋重視布眼、設空格,比誰的氣長。為了打更長久的仗,剛過五十的曹興誠已開始練身體,游泳健身。為此他剪短頭髮,也不再染黑滿頭的少年白髮,反而露出另一種深沈成熟的魅力。而談到自己與聯電的未來,曹興誠仍不改樂觀。

「我們從被人歧視,到現在走出一條路來,」曹興誠很有自信地說:「我們和台積的競爭,兩三年內會分出勝負。」

4000億

5000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