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1994年4月16日 星期六

現代啟示錄 上海住房慘烈實錄

【葛俊人】【1994-04-16/聯合晚報/15版/天地】

用「寸土寸金」來形容上海實不為過,但這指的是上海浦西地區,而不是指浦東。所以上海人有句俗語說:「寧要浦西一條床,不要淵東一間房。」這是因為上海人自古以來就把浦東看成是鄉下,因此住在浦西才顯得出上海人的體面,而且生活上、工作上也方便的多,這種情形很像是美國紐約的曼哈頓一樣。

上海人住房的慘烈到什麼程度呢?根據上海市政府的統計,每人平均的居住面積是2平方米,也就是半坪多一點,所以有時候家人同時有客人來訪,就得要一個個在外頭排隊來,否則沒有空間可以移動。還有住房原本就小,如果碰上人口增加,那就得上搭夾層,下舖地舖,上海人就叫這種住房是「鴿子籠」;比較有文化水準的就自稱住在「蝸居」;市政府則稱作是「特困戶」,有優先分配新住房的權利。

住房這麼小,基本上就沒任何隱私可言,很多夫婦的閨房之事都是利用上班時間請假回家,作為變通的方式。如果年輕人結婚了,等待分配新房的時間要排很久,市政府建了許多出租給新婚戶的小公寓,當地人就暱稱為「鴛鴦樓」,房子也小得可憐。至於許多青年男女幽會,更是無處可去,所以現在時興在週末時坐火車到郊縣去,鄉下有許多農民把他們的農舍出租,作起個體戶,據說生意興隆,蔚成風氣。

的確,人是環境的產物,由於上海人實在是擠怕了,大陸改革開放以後,上海人往外國跑的占全大陸之冠。有流行的話說:上海人有出國熱,廣東人有賣國熱,北京人有愛國熱。總之,上海的年輕人是想盡辦法要到國外去的。

中國共產黨在40年代向國際上宣傳他們是「農村土地改革者」。一九四九年奪權成功後,就拚命進行土改的工作,農村的土地全部收歸國有了,可是農民也沒有真正翻身過;四十多年來忽視都市建設的結果,像上海不僅失去往日的繁華,居住的問題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大陸當局認識到推動「城市住房改革」,是現階段搞城市商業經濟的重要課題;而且以後更要朝住房私有化著手,所以現在大家都拚命存「私房錢」。

從這些現象看來,雖然共產黨仍在當權辦事,但是共產主義在中國已經壽終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