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農業提供都市人田園之樂
【1992-01-26/經濟日報魏錫鈴】
現代社會,尤其是生活在都市「水泥叢林」的家庭,越來越多人在假日走向戶外,投入大自然,為的是鬆弛平時緊張的身心,滿足休閒要求或親子關係。
而為迎合社會需求,農業也已由過去初級產業領域,擴大到提供休閒、健身的三級產業,逐步發展產業觀光如休閒農場、觀光果園、花園及茶園,有效利用農地、森林和漁業資源,經營多元化、精緻化。
什麼是休閒農業呢?依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所擬「休閒農業區設置管理辦法」草案,休閒農業的定義是「指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結合農林漁牧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提供國民休閒,增進對農業及農村體驗為目的的農業經營。」
事實上,休閒農業有其發展的背景。一方面是從農人口高齡化,農業勞動生產力偏低;另方面則國民所得提高,休閒旅遊空間日益狹窄,於是利用農漁村自然景觀,結合農業生產與鄉土人文的休閒農業應運而生。
早自民國七十一年,政府即已開始推動觀光果(農)園計畫,希望讓農業生產與觀光相結合,既能提高農民收益,又可滿足休憩需求,這是休閒農業的雛形。廣義的說,休閒農業除了休閒農業區,包括觀光農園、森林及海洋遊樂等。
以觀光農園為例,台灣省目前在十五縣卅七個鄉鎮,共設置十五種觀光農園,包括柑桔、葡萄、楊桃等。農林聽往後的計畫,是由點而面擴大經營規模,整體規劃觀光農園區,容納更多民眾參與休憩活動,並配合名勝風景區構成觀光系列。
在休閒農業區方面,台灣省農林廳長孫明賢說,該廳自七十九年度起訂定發展休閒農業計畫後,就積極輔導具有觀光資源潛力的農漁山村地區,結合當地農漁民團體或農民活用農業資源、田園景觀及農村文化等,設置休閒農業區。
孫廳長指出,休閒農業區由政府協助規劃設計,並給予分期分年(重點輔導),建設成具有森林旅遊、鄉土民俗、農莊民宿、生鮮採摘、鄉野牧畜及農特產展售等,多元化功能的休憩場所。
目前,台省已完成規劃設計者包括:冬山香格里拉農場、新店窟尺茶區、南庄三角湖休閒中心、大湖石門村農場、鹿谷鳳凰村休閒農場、大甲農牧場、恆春農場等七處。著手辦理中的計有雙溪慈暉農場、三峽有木里農場、頭城滬連山農場、大埔嘉義農場、台東知本農場等十四處。本(八十一)會計年度起,配合「農業綜合調整方案」與「台灣省地區農業發展方案」,預計在六年內開發四十二處休閒農業區。
比觀光農園、休閒農業區更早的另一項休閒農業,則是森林遊樂。
台灣多山,森林區域的空氣清新,充滿「芬多精」與陰離子,享受森林浴、探索自然奧秘,是陶冶性靈最佳場所之一。以知名的阿里山、墾丁森林遊樂區來說,一年就吸引大約九十萬人次的遊客。根據台灣省林務局統計,包括阿里山、墾丁在內,現在全省已開闢設置了十六處森林遊樂區,太平山、知本、武陵、滿月圓都是。
至於海洋遊樂方面,過去受戒嚴的影響,發展尚少。解嚴後,上山下海的空間擴大,以台灣四面環海的環境,自然有相當多的資源可供開發,休閒式漁業經營也薀含不少商機。
農林廳長孫明賢說,現階段規劃發展的種類有三。第一是「養殖休閒漁業」,包括由養殖漁業者兼營休閒遊樂業務,如開放整體性養殖活動的參觀、垂釣及經營海產店。其次為「漁撈休閒漁業」,包括開發遊艇、海釣與潛水等海洋休閒活動。第三是「海洋環境遊樂場」,經營類似歐美的海洋世界及海洋遊樂園。
此外,台灣省茶業改良場配合發展休閒農業政策,也在推展設置觀光茶園,將茶葉產製科技及茶藝文化結合在一起,該場並已著手籌建觀光休閒茶園示範教育中心。台灣省蠶蜂業改良場,則以現有生產設備及各項產品,推出「蠶蜂之旅」,吸引大批學生參與。
農委會對發展休閒農業寄望頗高,在「休閒農業區設置管理辦法」草案中,即訂有主管機關得以獎勵、協助貸款、經營管理輔導等方式,輔導、獎助休閒農業區的設置。而以日本發展休閒農業的經驗,也可看出休閒農業的潛力很大,是以開創台灣農業的第二春。
春節假期將屆,何不安排一趟休閒農業之旅,闔家一起享受田園之樂、山林之美。
【1992-01-26/經濟日報/22版/財經熱線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