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1991年3月17日 星期日

1991-03-18 國建六年計畫 國際矚目

商業週刊報導指出 預算高逾三千億美元的「大餅」 將擴增台北外交出擊的籌碼

【聯合報系美加新聞中心記者傅依傑╱紐約十六日電】
【1991-03-18/聯合報/04版/政治觀察】

最新一期美國「商業週刊」報導,預算達三千多億美元,大約比重建科威特所需金額還多三倍的台灣「六年國建計畫」,可使台北據此擴增她外交出擊的籌碼、加強台灣自身的信心與實力,同時這也是對中共的一項宣示--當六年後北京即將收回香港主權之際,台灣也在全力轉型成為亞洲一個新的經濟強權(Powerhouse)。

「商業週刊」同時說,推動「六年國建計畫」的郝柏村院長,已準備好引導台灣投入這項「最具野心的更新計畫」,如果七百七十九個經建方案都能如期完成,中華民國在本世紀末將成為全世界廿個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個人平均所得將躍升百分之七十五,達一萬四千美元

報導並稱,台灣也可望利用這三千零卅億美元國建計畫大餅,改善與美國、日本及西歐的關係,這也有助於台北衝破中共所加諸其身的外交枷鎖。

「商業週刊」說,台北正謹慎衡量如何「佈施」部份國建方案給歐、美、日本廠商,報導說,如果美商得到不少施惠,可能有助於消弭台北與華府在貿易失衡上的齟齬。

報導稱,雖然日本對台灣有創紀錄的八十億美元貿易順差,台北也有所謂「買美國」、「不買日本」的經貿政策,但日本因著與台灣大企業如長榮、台塑、大同等合作關係、老一輩台灣民眾與日本的情感連繫,以及日商懂得如何與台灣企業培養深厚關係(不像美國只會以國會議員及貿易代表壓迫台北開放市場),因此日本在爭食台灣六年國建大餅競賽中,也非等閒之輩,且已有所斬獲。

在歐洲方面,「商業週刊」引述法國廠商的話,指台北已體認到「你不買歐洲貨,也就別想賣東西到歐洲」的道理,因此對歐洲廠商頗知示惠,而法國為得嚐一杯羹,也許以台北不少外交及經濟上的承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