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 融入生活美的旅館
【1989-11-29/聯合報記者陳長華╱日本專訪】
●來自文化的自信,京都散布著一些以舊有民宅改裝成旅館的「民宿」。以這座「民宿」的主人石原夫婦為例,他們在料理膳食和清潔工作之餘,不忘晨昏向向客人請安,甚至以家藏的掛畫、工藝品做為客人交談的話題……「萬分的感謝啊,你替我們準備如此可口的料理。」
午後接近兩點時刻,三位中年婦女走出京都車站食街的壽司店,不停地向調理台內的師傅行禮致謝,言下充滿了誠意。這種顧客與商家的和諧關係,可以說是現代日本人繼承傳統禮數、行之於生活的表現。
京都一些以舊有民宅改裝為旅館的「民宿」,也具備了同樣來自文化自信的甘美品質。位於御池車站附近的石原家「民宿」就是記者親身體會的一個實例。石原夫婦兩人包辦旅館所有的膳食和清潔工作,百忙之中,不忘記在晨昏向客人請安,甚至以家藏的掛畫和工藝品做為和客人交談的話題。
石原夫婦所經營的民宿,是祖父的遺產。當年他們接受這座老房子時,一心想要維持既有的使用空間,才有了做民宿的打算。目前屋內的客房、玄關或用膳室裡,都可以看到石原祖父的文化藝術界朋友所贈送的繪畫或墨寶。論設備,此地顯然不能跟西洋式的飯店相比;就親近日本人舊有的生活起居方式而言,遠比現代化觀光旅館更佔優勢了。
清晨時候,玄關通往大門的走道潑灑了一層清水,據石原太太說是迎接新的一日來臨之故;天井小庭院的文人化格局,為繁忙的都市空間留下一面「山水」。石原先生聽到客人對寄宿環境的讚美後,不禁感嘆的說,這一座傳統的建築在他們夫妻有生之年得以保存下來,用他們朝夕的努力,掙一些薄利,勉強可以繳足地稅房捐;但是不知道將來由下一代繼承時,為了交龐大的遺產稅,會不會淪落於和建築商合建大樓的命運呢?
石原的嘆息,帶來了晚餐後賓主聊天的短暫空檔。跪在榻榻米上,忙著收拾餐桌殘局的石原太太,提醒了我們方才用的小盤,據說是中國明代的「青瓷」!客人重新靠近飯桌,細細的把玩著十數分鐘前盛裝漬物的「骨董」;男主人又從壁櫃搬出一具中國清代的漆器衣箱,原來這是他老祖母的嫁妝。經過在座的人一番讚美,隔天吃早餐時,赫然發現漆箱被安置在一幅古畫的右側陳列著!
夜宿石原家的「民宿」,看「春日局」電視連續劇。劇情已進入了德川家光掌大局。頭髮飛白的奶媽「春日局」,使我想起數日前在日光山輪王寺所參觀的「家光.春日局」展。古寺乘箸大眾傳播的熱潮,推出德川幕府三代將軍的勵治事蹟,未嘗不是日本人「居安思危」的一種社會心態的反射!已經建立世界大國形象,在文化經營方面也具有可觀氣勢的日本國,以更小心的因應態度,面臨眼前的美景,對於近鄰的台灣有無限的警惕作用。
今天台灣社會處於一片危機意識裡,不重視優良的文化傳統和生活倫理。官方一再宣傳以文化活動來改善社會風氣,也僅是泛泛的業務。在日本全國上下為迎接二十一世紀來臨所做的文化大業萬全準備時,政府最新提出的迎接二十一世紀的十三項重大措施卻小見與提升文化相關的方案。
日本在工十世紀已經預見了二十一世紀的文化潮,同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中國人,何嘗願意屬於自己的二十一世紀是一片「文化死海」!(本專題日本篇結束)
【1989-11-29/聯合報/17版/文化‧藝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