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日 星期四

2019-05-03 蔡力行 獲頒交大榮譽博士時致詞內容摘要整理

 記者 : 周岐原


回顧我的生涯,我想從1981年講起,那年我從康乃爾大學畢業,眼前有三個offer(工作機會),第一家是美國鋼鐵(US Steel),第二家是化工大廠陶氏化學(Dow Chemical),第三個就是HP,這三家公司屬性完全不一樣,盡管當時我對IC產業了解很有限,記憶中只有大學時期修讀的電路概念而已,但最後我還是選擇加入HP,因為長輩、朋友異口同聲建議我,「要選擇有成長性的產業」。

影片:建議年輕人:工作要選有成長性的產業 

什麼都不懂的我,前後在HP任職8年多,一切從頭學起。這段期間我很努力學習成長,從工程師做到經理;除了體會到作人永遠要保持寬廣的胸襟,也讓我對一家大公司的營運架構了解更深。1989年,曾先生(編按:前台積電副董事長曾繁城)邀請我加入台積電,我久仰創辦人張忠謀董事長在業界的名望,就從幾乎是鳥不生蛋的美國科羅拉多州,回到了我成長的台灣。

參加台積電,是我事業上最重要的決定,隔年我太太也帶著兩個孩子來到新竹,全家終於在一起了。當時台積電成立才兩年多,那時經濟成長很快,資金充裕、股市發達,挹注半導體同業陸續創辦,公司讓我自己選擇三個職務,研發、測試我都沒有選,因為我心想既然公司叫做「TSMC」,那我就去製造部門(manufacturing)吧!

另一個很有趣的印象是拿到股票。有一天曾先生說公司現金增資,請我也認購一些,我趕緊去跟我媽媽借錢,拿到了股票,算是個人財富的起源吧

在台積電任職20多年,當中實在有太多辛苦、美好的回憶,剛才看到回顧影片,最感慨是現在的我和當年相比,頭髮和身材樣貌都變得完全不同了,但這也沒辦法,哈哈!我說兩個故事,首先是我負責主導興建3廠。那是台積電首座、全台第二座8吋晶圓廠,說老實話,我對這個機會猶豫過好一陣子,因為自己從來沒建過廠,真的不懂!但我還是勇敢接下了任務,這個經驗水到渠成對公司幫助很大,對我往後建置、管理多個晶圓廠也非常有幫助。

再者,在12吋廠開發0.13微米銅製程的經驗,也是一段「刻骨銘心」的回憶。當時有美國公司(編按:美商IBM)前來洽詢技術授權合作的機會,但最後張董事長、曾先生拍板、自主開發自己的技術,這實在是完完全全正確的、歷史性的決定。

那時候我們有很多很挑剔的客戶,但蔣尚義先生負責的研發部門和製造部門密切合作,為了讓技術達到預期目標,有一陣子同仁可說是沒日沒夜、累得不得了,但回頭看才知道,我們在0.13微米市占率非常高,成果相當不錯,這也讓我對公司研究技術的信念奠下很好基礎。

從「想都不敢想」,到挑戰英特爾

在台積電工作20幾年,公司文化深植我心:誠信(integrity)、承諾(commitment)、創新(innovation)、客戶(customer),這是我永遠不會忘的。公司在晶圓代工產業歷時三十多年仍然維持領先,並創造如此多價值,這是很難能可貴的。

還記得約20年前(1999年)有一次開會,研發部門被張董事長問:「你們覺得什麼時候可以追上INTEL?」當時每個人都說不出話來,因為INTEL是技術最強的競爭者;但是有立志,有努力,就有挑戰不可能的機會,現在大家應該知道,台積電的製程技術,應該可以說跟英特爾平起平坐了。

量產規模的重要性,也是我學到重要的一課。台積電透過研發,成為最早進入先進製程的晶圓代工廠商,把scale(量產規模)做起來,盡快抓住所有客戶,賺最前面的錢。時間快轉(倒轉)到2014年,這個從台積電學到的經驗,也讓我複製在中華電信上,我一來就決定盡快建置四G服務網路,創造關鍵的消費者體驗和口碑。

經過接近40年時間,我不斷維持創新心態、在不同崗位上接受新挑戰,能夠參與半導體業的黃金年代,我實在非常幸運。我也堅決相信,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前景非常光明,現在最熱門的科技創新,不管5G也好、AI也好,若沒有半導體進步,沒有摩爾定律,沒有台積電和聯發科(參與),講得稍微過份一點,不會發揮很好的!我希望未來跟同業們一起更上一層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