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2005年5月14日 星期六

2005-05-15 天下雜誌 : 三十五號公報 透視企業體質

 股市地雷頻傳,政府推動的《三十五號公報》,試圖重新檢驗企業的財務體質。 不少企業因此獲利數字不如預期,甚至由盈轉虧。 哪些產業受的衝擊最大?投資人該怎麼避免荷包大失血?

文 陳宏印   天下雜誌323期

二○○四年是企業醜聞年。

去年博達、訊碟、皇統等公司財報不實,不僅衝擊股市,更打擊投資人對企業誠信的信心。

為了改善股市弊案頻傳,金管會證期局要求上市、櫃等公開發行公司遵守的《三十五號公報》,將是提高企業誠信、挽回投資人信心的重大措施。

這項新措施從今年一月一日上路,影響的是企業今年第一季開始的財務報表編列。包括鴻海、宏碁、國泰金控等產業龍頭都受到影響。

《三十五號公報》要求企業必須重新衡量資產價值,公報的精神就是要以市價重新評價、調整資產價值,讓現在的資產價值與未來相比不能虛胖太多。

必須要重新衡量價值的資產,主要是廠房設備、土地等固定資產,購併時產生的商譽等無形資產,以及按權益法認列的長期投資,比如持有其他公司的股票。

「當資產帳面價值超過可回收金額時,就發生資產減損,企業必須要在帳面上認列減損損失,」安侯建業會計師張惠貞表示。

比方過去企業習慣以購買時的成本來計算廠房、設備等固定資產的價值,當資產過時、價值降低,卻未在帳面調整,使得帳面上的資產價值會高估,沒有確實反映真正的價值,就要認列資產減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